新华网 正文
“锦鲤”诱人 “鱼饵”当防
2018-10-17 07:30:51 来源: 人民日报
关注新华网
微博
Qzone
评论
图集

  “锦鲤”诱人 “鱼饵”当防(经济时评)

  看似多方共赢的“锦鲤”营销背后,其实风险暗藏,一些违规违法的营销行为,还有待多方合力加以整治规范

  锦鲤这种观赏鱼类最近挺火。

  前不久,支付宝从200多万用户中抽取出一名幸运儿,命名为“中国锦鲤”,并提供了众多诱人福利,一时引起社会热议。随后,“杭州锦鲤”“深圳锦鲤”“重庆锦鲤”等各种名目的“锦鲤”刷爆社交网络。

  毫无疑问,“锦鲤”营销提供了一个三方共赢、小投入高产出的优质营销案例。平台自身吸引流量,合作商家提升关注度,而用户在低成本参与的同时,又有可能获得各种福利。

  一时间,众多商家争相效仿。然而,在这看似完美的共赢模式背后,其实也风险暗存。

  首先是营销活动不规范,比如,某地“锦鲤”营销活动强制要求参与者关注若干公众号,同时奖品名单中的部分商家表示并未参加此活动,此外存在不同网友报名后收到同样兑奖码的情况。其次,大多数“锦鲤”营销会要求公众在参与活动时填写手机号、微信号等个人信息,存在信息泄露的风险。最后,“锦鲤”营销火爆之下,还有不法分子以此为名进行电信诈骗。

  如果说,“锦鲤”营销是一种创新,那么水平参差不齐的“锦鲤”营销也有待多方发挥合力加以规范。

  比如,活动举办方应引入第三方公证机构,保证活动的合法、公平、公正。再比如,一些“锦鲤”营销中“被赞助”的商家应该对违规平台进行追责,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此外,监管部门还需要应时而动,加强对虚假信息、诱导活动的审查力度,同时结合营销行为的变化提出有针对性的惩处措施。

  当然,监管难以做到百分百覆盖。有人说,“如果你没有为一件商品付费,那你本身可能就是商品。”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公众在参加转发抽奖活动时也要擦亮双眼、提高警惕。别最后没当成“锦鲤”,却咬到不良商家的“鱼饵”。(李 洋)

+1
【纠错】 责任编辑: 韩家慧
新闻评论
加载更多
金秋收获忙
金秋收获忙
舞蹈之美
舞蹈之美
挚爱一生 幸福晚年
挚爱一生 幸福晚年
美丽重阳 美丽人生
美丽重阳 美丽人生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980611235688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