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太原10月20日电(记者王劲玉)已是深秋时节,石云保开着收割机在地里收水稻,好奇的乡亲们围过来看稀罕。对于神头镇的大部分人来说,收水稻还真是个新鲜事。
神头镇地处雁门关外的山西朔州市,提起这个地方,连山西本地人都不自觉地想到“苦寒之地”。然而就是这么一个地方,经过不断的环境治理,生态得到大大改善。这不,雁门关外也开始飘起了稻花香。
石云保种水稻的地方过去是荒地。村民以前在此种玉米,但河道内河水像一条怒龙在荒原上肆虐,土地的湿度越来越高,传统农作物不好成活,弄不好就是颗粒无收,地慢慢就荒了。
今年50岁的石云保是吉林人,来神头镇生活已近20年。虽然过去他在吉林种过水稻,但始终没敢有在神头镇种水稻的想法。“水地是有了,气候也慢慢变好,可这个水,庄稼也不敢喝啊!”
神头镇位于桑干河的源头地区,过去河水常年受到污染。“河里都是生活垃圾,14公里有13个偷沙点,下一场暴雨能冲出宽30米的一道口子,河两岸的玉米地被推了一遍又一遍。”提起过去的河道,神头镇党委书记郝云一阵唏嘘。
随着清河行动的开始,桑干河两岸治污、清淤、拆厂子同步进行,不到一年时间仅神头镇境内就清理了4万立方米的垃圾,整理出适合发展经济作物的经济带、发展乡村旅游的景观带。过去一到夏天就几近断流的桑干河,水流量最高时达到每秒9立方米,太阳又重新照到了桑干河上。
看着手中饱满的穗粒,石云保脸上乐开了花,“一个穗能结上240粒就是极品水稻,咱这个平均有230多粒,很满意!”
今年石云保试种了50亩水稻,亩产能达到1100斤,这里基础温度高,成长周期超过150天,水稻的品质也让他很放心。
“过水田,常流水”是石云保种水稻的法宝。水稻喜高温、多湿、短日照,桑干河的源头神头泉水汩汩向外冒,冬天气温零下20多摄氏度时水温都能达到十几摄氏度,清冽的泉水顺着稻田流过,就是水稻最好的养分。
神头镇人眼中的荒地变成了宝地,种水稻比过去种玉米收入要高出七成多。而经过治理后适合种水稻的“荒地”多达上千亩,“大家都来种,让咱雁门关外的稻香飘到全国去。”石云保说。
“雁门关外野人家,不养桑蚕不种麻。百里并无梨枣树,三春哪得桃杏花?六月雨过山头雪,狂风遍地起黄沙。说与江南人不信,早穿皮袄午穿纱。”古人曾这样描述雁门关外的恶劣环境。而持续不断的环境治理已让现在的雁门关外鲜见这样的场景。
“近年来,神头泉附近上万只鸿雁来过冬,引得游客一口一个‘塞上江南’叫着,今年水稻也种出来了,镇子里的养殖户养的虹鳟鱼最大个的有200来斤,人们开始夸赞‘雁门关外好风光’。”郝云说。
-
大数据"坑熟客",技术之罪需规则规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质量发展,怎么消除“游离感”?
2018-03-02 08:58:39
-
学校只剩一名学生,她却坚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变动!骑共享单车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楼市会有哪些新变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