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乌鲁木齐10月21日电 题:小油馕“变身”大产业 撬动新疆乡村振兴
新华社记者周晔、赵戈
馕,丝绸之路饮食文化的代表之一。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的新疆尉犁县,当地馕协会成立一年多来,馕产业逐步走上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道路。拥有打馕手艺的村民抱团获益,推动了乡村产业的兴旺。
新疆尉犁馕文化历史悠久,尤以小油馕远近闻名。漫步尉犁县达西村,七彩的篱笆院,整齐的砖瓦房,最吸引人的当属溢满街道的馕香。寻味而去,玉素甫·塔普汗跟妻子正在家里烤制小油馕。
过油的洋葱和芝麻,和着酥油和牛奶,裹进小面团里,再凹出个馕心,算是齐活。玉素甫和妻子娴熟地将小油馕整齐排列,便走出房门查看馕坑的温度。
添木炭,洒盐水,探温度……几番等待后,馕坑的温度终于适宜。妻子吾尼沙汗·热依木端出待烤制的小油馕,立在馕坑旁,准备递小馕饼给丈夫。馕坑很深,玉素甫需要探进大半个身子,才能将小馕饼依次贴在坑壁上。几十年的默契配合,丈夫不抬头也能准确知道妻子递过馕饼的位置。
2000年起玉素甫一家就开店以打馕为生。随着年龄增长,他和妻子已无法承受馕店每天千余次的弯腰起身,以及馕坑的高温。2016年,大儿子继承了玉素甫的打馕店。今年63岁的玉素甫身体“退休”了,心却没有,他凭借19年的专职打馕经验,在家一边带孙子,一边负责小油馕零售。
起初,玉素甫的小油馕送往尉犁县各大超市零售,因为手艺好也会有客人打电话要求邮寄,时刻需要老两口操心的“生意”,并没有让他们轻松。2017年,尉犁县成立了馕协会,希望通过资源整合让有打馕手艺的村民抱团获益,同时充分释放农村人力资源活力。
玉素甫·塔普汗一家成为最早的参与者,一早一晚制作两坑小油馕,每天50公斤的小油馕,可让一家获纯利500元。统一收购,统一销售,馕协会的稳定渠道让玉素甫和妻子的晚年再“就业”乐在其中。
据尉犁县馕协会会长买买提·其拉克介绍,协会生产销售30多个馕品种,按订单统一规范加工制作,现有38户人家为协会供馕,像玉素甫一样在家就能完成生产的有26户。
2018年上半年,尉犁县共外销小油馕320吨、带馅馕22吨,累计销售额达710万元,主要供应本地游客和疆内外市场需求,直接带动200余人就业。
-
大数据"坑熟客",技术之罪需规则规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质量发展,怎么消除“游离感”?
2018-03-02 08:58:39
-
学校只剩一名学生,她却坚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变动!骑共享单车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楼市会有哪些新变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