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正文
老而好学,如何让银龄生活更丰富
2018-10-24 07:20:07 来源: 人民日报
关注新华网
微博
Qzone
评论
图集

  老年教育方式呈现多样化趋势,面临供需不平衡等问题

  核心阅读

  据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老年教育发展规划(2016—2020年)》:目前全国有700多万老年人在老年大学等机构学习,有上千万老年人通过社区教育、远程教育等形式参与学习,初步形成了多部门推动、多形式办学的老年教育发展格局。然而,老年教育面临师资力量匮乏、教学内容单一、资源不够丰富等问题,完善体系、探索良性发展之道势在必行。

  前不久,合肥一老年人凌晨4点到老年大学排队报名的新闻,引发广泛关注。随着物质生活逐渐丰富,老年人追求精神生活的需求与日俱增。

  学习有意愿 需求更多元

  老年大学、兴趣协会,老年教育方式呈现多样化趋势

  秋风怡人,水波荡漾,北京市团结湖公园内,几位老人正和着小曲儿学习“水兵舞”……

  “退休10多年了,我是特别热爱舞蹈。社区准备举办舞蹈比赛,我就先学起来……”67岁的吴大妈说,“在老年大学学舞蹈,一学期学费只要200块,但就是名额太少。即便上不了老年大学,如果社区能请些志愿者或者兼职老师来教教我们,哪怕交点钱,我们也想学。”

  与此同时,1000多公里以外的无锡,江阴云亭街道65岁的居民刘国贤阿姨则是老年大学的“老学员”。这天,她在和家人们打过招呼后,便约上三五“同窗”,一起来到离家10分钟左右路程的老年大学。

  刘阿姨上的这所老年大学,是江苏省江阴市老年大学。这家民办公营性质的学校,总部建筑面积1.2万多平方米,建有多功能室、拳操舞室、器乐室、作品展示室等专用教室22个,普通教室24个……

  刘阿姨的课程表,看上去内容丰富:智能手机课、体育课、舞蹈课……刘阿姨坦言,自己以前生活枯燥单调,报了老年大学后,“有课就来上,不仅与社会接轨了,还缓解了我腰椎间盘突出的毛病,更交到了不少姐妹,拓展了朋友圈。”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老年教育发展规划(2016—2020年)》中显示,目前全国有700多万老年人在老年大学等机构学习,有上千万老年人通过社区教育、远程教育等形式参与学习,初步形成了多部门推动、多形式办学的老年教育发展格局。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老年人群的物质生活发生了很大变化,新时代老年人群精神文化多样化的需求正在日益增长。”该校云亭街道分校校长严兴良介绍说,社会各界在积极探索丰富老年精神生活的方式,比如,通过兴趣协会、在线云课堂等形式来实现。

  以广州为例,2017年,广州全市共有老年教育机构329个、老年活动室2635家、老年文体团队1820个。全市共有老年协会2464个,实现了95%以上城镇社区以及80%以上农村社区的覆盖,起到了老年人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作用。广州市老年人大学面向全市所有老年人招生,还对“三无”人员、低保人员、优抚对象以及残障人士等民政部门认定的困难群体实行学费免费或优惠措施。

  “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主要是让老年人‘老有所学’‘老有所教’,最终达到‘老有所为’。”南京养老志愿服务联合会会长、钟山职业技术学院培训中心副主任史秀莲说。

  教育资源缺 优质师资少

  面临体制机制、设施投入与教学供需矛盾等问题

  “老年人学习,不只是培养爱好,还得知道有哪些骗局、怎样养生保健,不给子女添麻烦。”家住北京市团结湖社区的蔡大妈70多岁了,以前有人给她推荐保健品上过当,“直到有一次看到一个专门讲诈骗的节目,才知道如何守好自己的钱袋子。”蔡大妈坦言,目前的学习渠道比较有限,自己眼神不好,除了偶尔看看电视听听广播,还真不知上哪去学……

  “我从小就喜爱诗词和文学,初中读的是上海知名初中,在单位干的也是文字工作。”没能上成大学,一直是家住广州69岁老人吴莉莉的心结。2004年,退休后的第二天,她便来到位于中山七路的广州岭海老年大学。当时想报考古诗词专业,但名额满了,她便“厚着脸皮”跑去旁听。刚好一位学员去了香港,吴莉莉如愿“转正”。

  事实上,老年教育在取得长足发展的同时,也在供需平衡、资源利用、管理体制、学校教育的开放度、市场化发展等方面存在一些不适应。据了解,国内绝大多数的老年大学为依托政府财政拨款运营的事业单位或参照事业单位管理,收费远低于同期培训学校市场收费,但较低的学费难以维持运营成本。

  严兴良表示,老年大学还面临体制机制问题。目前,各级老年大学(学校)分别由老干部部门、民政部门、教育部门多头管理,缺乏统一归口管理的体制。而老年教育的机构、编制、人员尚未按照公益教育事业单位配备,大多数老年大学没有事业编制和在职人员,有的老年学校还缺乏规范化的市场管理。

  为解决老年大学办学设施紧缺问题,不少社区也在积极探索“社区老年精神慰藉”方式。“团结湖社区居民老龄比例超过四成,老年教育与精神慰藉成为社区工作的重点。”北京市朝阳区团结湖街道宣传科李由表示,总体来说,我国老年教育呈现起步晚、类型少、公营多于民营的局面。

  除了社区兜底外,“老年教育还呈现投入少、场地设施局限、师资缺乏等问题。”史秀莲表示,有些地区教育场地、教学设施都满足不了新时代老年人的新需求和教育发展的新要求。而基层老年大学好老师招不来、留不住,也影响着老年教育的供需平衡。

  探索多渠道 带来新体验

  调动社会多方力量,提供更多学习资源

  国家政策的不断完善,为丰富老年人精神生活提供了相应的政策支持。在《“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中,将“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专列一章;《老年教育发展规划(2016—2020年)》,提出扩大老年教育资源供给,推动老年大学面向社会办学,丰富老年教育内容和形式……

  有了政策支持,社会资本的注入也“迈开了步子”。走进位于北京东城区的“50+生活馆”中的一间教室,16名老人被分为两组,正在跟着节拍,专注地学习四方舞课程。课程结束后,来自东城区的68岁张阿姨舍不得离开,“在这里上课感觉很充实,每天都很开心。”

  “50+生活馆”是建投享老有限责任公司投资建立的线下老年人活动空间。该公司总经理陈曼丽说,“作为一个文化养老平台,我们既有企业属性,也要兼顾老年人的现实需求,实现公益属性。”从模特秀、太极、广场舞,到柔力球、合唱、摄影……“50+生活馆”正是市场探索老年群体服务细化的一个缩影。

  与此同时,一些高校还发挥自身场地和师资队伍的优势,兴办老年大学,以缓解老年大学教育资源紧张的难题,助力更多老年人丰富银龄生活。

  以华南理工大学老年大学为例,自2014年正式挂牌成立以来,招生人数不断增长。“华工老年大学有4位老师,来自华南理工大学的艺术学院与机械学院,分别教授声乐、钢琴、舞蹈、电脑等15门课程。”该校老年大学办公室主任张立新介绍说。

  值得一提的是,华工老年大学还让部分高校学生参与课程的教学与互动。在传统文化研修班教学中,华工学生社团“励行社”学生与老年大学学员们一起上课,获得老年学员们的好评。“因为课程本身是传统文化教学,这种模式也营造了尊老爱幼的氛围,呼应了课程主题。”张立新说。此外,手机应用班、网球班等课程也邀请学生社团与学生志愿者参与,让老年学员们与青年学生一起互动交流。

  广州市政协委员哈迎飞建议,社会应构建并尽早形成学校教育、远程教育、社会教育互为补充的老年教育格局:新建、改建、扩建一批老年教育学习场所,如在住宅小区配套建设老年养教结合基础设施,利用市、区少年宫平日白天空闲资源,举办老年大学分校,老少教育共享教学场地设施和师资,等等。

  本期统筹:刘涓溪 吴 凯

+1
【纠错】 责任编辑: 郝多
新闻评论
加载更多
休斯敦航空展开幕
休斯敦航空展开幕
云雾神农架
云雾神农架
腰鼓之乡的手工制鼓师
腰鼓之乡的手工制鼓师
“国展中心”流光溢彩
“国展中心”流光溢彩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1011123603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