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正文
大山的儿子,钢铁的脊梁——记火箭军某工程旅副营长沙子呷
2018-11-06 16:34:44 来源: 新华网
关注新华网
微博
Qzone
评论
图集

  新华社北京11月6日电  题:大山的儿子,钢铁的脊梁——记火箭军某工程旅副营长沙子呷

  张选杰、李兵峰、张佳璐

  暮秋时节落寒霜,万木尽染绿红黄。在一座寂静巍峨的大山中,岩层之下呈现一番火热场景:高大的凿岩车轰鸣、装载机来回穿梭……一群导弹工程兵正在鏖战,抓紧打造一个“藏得住、打不着、抗得住、摧不毁”的阵地工程。

  “我是大山的儿子,它给了我生命的滋养,教会了我坚韧与顽强。”正在施工坑道一线指挥的火箭军某工程旅副营长沙子呷说,“我注定与大山有缘,现在和战友们在大山里安家、奋战。”

  沙子呷出生在四川凉山一个彝族家庭,从小在大山里长大。上学时,需要翻山越岭。平时放牛放羊,也是在大山的怀抱。他说:“那时,望着连绵不绝的崇山峻岭,我曾经无数次憧憬着大山外的世界。”

  “2002年12月,17岁的我参军入伍,以为自己终于可以走出大山,看看外面的精彩世界了。”沙子呷回忆起刚参军的时候,笑着说:“没有想到,新兵下连时,我们又全部被送进了大山深处。”

  沙子呷所在的部队是导弹工程部队。为了建设能打胜仗的地下工程,这支部队常年奔波在外,钻深山密林、赴高原戈壁,与大山为伍、与岩石为伴,被誉为“为导弹筑巢的人”。

  虽然走出大山的梦想破灭了,但面对神圣的使命,他决心在大山里扎根。其实,除了环境艰苦、孤独寂寞外,对于沙子呷这些导弹工程兵来说,更要经常面对塌方等危险。

  当兵第一年,沙子呷第一次遇到塌方。处理完安全隐患后,不少新战士都不敢进工地了,他第一个拿起工具,爬上作业面,热火朝天地干起来,其他人在他的带动下,也都重返了岗位。

  就这样,沙子呷在大山里一干就是八年。由于表现优秀被提干,并被送到军事院校深造。毕业时,他又主动选择回到大山。一些亲朋好友不理解,他说:“在大山里待久了,我对大山有了感情,也在那里找到了自己的价值。”

  “大山有自己的秉性,石头也有感情,我们工程兵每天与大山打交道,一定要摸清了解它们。”沙子呷经常和官兵们这样说。他带领官兵学科学、用科学,想创新、谋创新,还采取交叉换岗、岗位轮训等方式,培养了一批一专多能的行家里手,不断提升官兵科学施工、临机处置等能力,并带领大家编写了一套施工规范。

  在沙子呷的眼里,没有啃不下的“硬骨头”。一次,某工程作业面突然出现围岩膨胀、变形开裂,像是张开了一道“老虎口”,稍有不慎就会引起塌方。临危受命的沙子呷,带领骨干采取科学方法,使巧劲、干巧活,历经三天三夜,终于降服了“老虎口”,刷新了不良地质掘扩施工的新纪录。

  沙子呷敢想敢干,急难险重任务总是带领官兵冲在最前头。

  和他在一个连队搭档、共事多年的指导员曾连军介绍,有一次,部队接到一项应急工程施工任务,任务重、时间紧、要求高,而且施工环境恶劣、大型机械无法开进。

  “我们是大山的儿子,就要有钢铁的脊梁。”沙子呷主动请缨,立下军令状,带领精干力量,打响一场超常规施工攻坚战,最后提前4个月交出了一个质量一流的“样本工程”,还探索总结出3项革新技术和创新成果。

  当连长期间,他带领全连荣立集体二等功,被上级机关评为“基层建设标兵连”。去年6月,调整任副营长后,他肩上的担子更重了,带领官兵负责两个工程的施工任务,彻底融入了大山。

  入伍16年来,沙子呷先后参加完成10余项阵地建设任务,把自己的青春和梦想,镌刻到了一座座大山的岩层深处,也为祖国筑起了一道道钢铁“地下长城”。

+1
【纠错】 责任编辑: 王萌萌
新闻评论
加载更多
吉林集安:边陲“绿色明珠”为何如此闪亮?
吉林集安:边陲“绿色明珠”为何如此闪亮?
立冬将至 银杏遍地金
立冬将至 银杏遍地金
深秋新疆塔里木河源头金色胡杨景色唯美
深秋新疆塔里木河源头金色胡杨景色唯美
甘肃黄土塬雪后梯田如水墨画
甘肃黄土塬雪后梯田如水墨画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7271123672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