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福州11月23日电 题:福建:昔日发展桎梏 今朝山水作画
新华社记者邰晓安、李超、赵银平
福建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长期以来山高水密交通不便,发展受限。近年来,随着闽道日渐畅通,福建省围绕山和水大做文章,让青山绿水从发展桎梏变成经济增长、社会和谐、百姓幸福的优势竞争力。
以山为纸 荒山变福道
冬日的清晨,湿冷的空气中弥漫着树木的清香。苍翠的象山上一条福道宛若游龙缠绕山间,在上面散步、健身的市民络绎不绝, 热情似火。
福州市民林文几乎每天都会来福道散步拍照,放松一下身心。林文说,以前这里几乎就是一片荒山,平时除了一些上山扫墓的人,很少有人上来。反倒是象山下的二环路隧道,因为通行能力有限,天天堵车,让周边的居民十分苦恼。自己当年也是因为象山边的房价要比周边区域低,才选择在这里购房安家。
从怕山到恋山,林文心态的变化是在福道建成之后。2016年,福州把横亘在中心城区约2000亩的山地利用起来,沿山建设了一条总长约19公里的悬空步道——福道。
福道开通后,原本冷冷清清的象山、后县山、梅峰山、金牛山等瞬间热闹起来,平均每天在福道上健步锻炼、散步游玩的市民近5000人。
福州鼓楼区步道办副主任杨臻说,作为一种悬空的生态廊道,福道从设计到施工都力求人与自然的和谐,既方便市民休闲健身,又避免太多人为活动对动植物的干扰。接下来他们还会对福道的配套设施进行优化,通过增添更多智能化、便利化设施,让市民及游客更好地感受榕城的绿色清新。
以水为墨 水美换新颜
“经过夜景提升,南平一下子变美了!”在京工作的南平人陈小晟说,今年国庆节回南平探亲时,他看到南平市沿江的大楼立面上,灯光装饰而成的五星红旗闪烁摆动,心里十分激动。
南平市拥有大小河流700多条、小流域176条,每个县城都至少有一条河流穿城而过。面对得天独厚的水资源,近几年该市提出了建设“水美城市”的发展方向。
“以前百姓是把河流当作排污的渠道,生态效益没有彰显出来。现在我们要把治水和民生建设、城市发展补短板结合起来。”南平市委书记袁毅说。
要“水美”,先要“水清”。针对当地水污染的特点,南平市展开“清新水域”工程,重拳集中整治畜禽养殖污染问题,全市累计拆除养殖场1万多家。在南平邵武市,纪委监委协同农业、环保等部门组成联合督察组,驻点19个乡镇(街道),短短几个月就顺利完成了生猪退养和猪栏拆除工作,并实现可养区内生猪养殖场的标准化升级改造。
经过整治提升,南平境内3条主要水系水质实现全优,5个县(市、区)入选中国国土经济学会发布的全国“2018百佳深呼吸小城”名单。
袁毅介绍,南平市正谋划实施12个总投资300亿元的“水美城市”项目,将水流域治理与资源开发利用、产业发展、城市经营、全域旅游、生态保护相结合,推动“水美经济”发展。
闽道不再难 绿色后劲彰显
福建境内山脉纵横交错,河流密集而短小。山高水密、腹地有限,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大障碍。
“以前福建出省铁路只有一条鹰厦线,时速就只有六七十公里,对外交流很不方便。”福州火车站党办副主任王婷说,近年来,福建交通建设十分迅猛,福州站也从原来的铁路末梢发展为如今的区域枢纽。
随着闽道的日渐畅通,山水多、森林密的特点反而成为福建省的核心优势资源之一。作为我国首个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福建各地近年来更是围绕山和水大做文章,充分释放山水活力。
在三明沙县,沙溪之上的山水步道成了最受群众欢迎的休闲去处;在老区龙岩长汀,汀江之上新建的水幕电影让市民流连忘返;在“海上花园”厦门,生态修复综合整治后,五缘湾、杏林湾、马銮湾、东坑湾等湾区愈发亮眼。
经过多年的持续建设,福建省正形成生态环境“高颜值”和经济发展“高素质”协同并进的良好发展态势。2017年,在全省生产总值增长8.1%,总量居全国第10位、人均居全国第6位的情况下,全省12条主要河流95.8%达到Ⅰ-Ⅲ类水质;9市1区城市空气平均达标天数占比96%;森林覆盖率65.95%,连续39年保持全国首位。
-
大数据"坑熟客",技术之罪需规则规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质量发展,怎么消除“游离感”?
2018-03-02 08:58:39
-
学校只剩一名学生,她却坚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变动!骑共享单车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楼市会有哪些新变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