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银川11月27日电 题:烂泥滩村改名
新华社记者靳赫、温竞华、谢建雯
冬日的清晨,山间积雪尚未完全消融,家住涵江村村尾的苏孝平便坐上农用车去买羊了。若是在两年前,这一颇为寻常的举动在村里可算得上“奇观”。
涵江村位于宁夏西吉县偏城乡一处山沟之中,原名烂泥滩村,以前村如其名,民房烂、道路烂,一遇雨雪天气,村里的土路就成了泥滩,大人出不了村,小孩上不了学,就连老人生病也难送医院。
“不仅房子、道路烂,村里经济发展也十分萧条。由于缺乏产业,这里曾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多数人常年在外谋生,留下来的也大多对生活没有盼头。”涵江村驻村第一书记秦振邦说。
秦振邦至今记得,去年年初,他刚驻村时挨家挨户走访,一谈发展,村民们便唉声叹气,尤其是苏孝平,只顾坐在炕上发呆,连眼皮都懒得抬。同行的村干部看不过去,提醒说来的是第一书记,苏孝平瞧了秦振邦一眼,表示“谁来都不顶事”。
“那时家里收入全靠地里种的一点玉米和洋芋,家底只有2间老房子、1头瘦牛,日子苦得过不下去。秦书记来时,我们正打算到新疆投奔亲戚去。”苏孝平的妻子苏罕买道出了实情。
为了帮村民们早日脱贫,秦振邦考察全村情况后,决定引导村民养殖肉牛,发展出一个脱贫主导产业。然而,大部分村民生活紧紧巴巴,根本没有购买基础母牛的资金。于是,秦振邦一边协调银行为村民发放小额贴息贷款,一边挨家挨户做工作,给村民打气。
据村民们回忆,那段时间,秦振邦天天在农田里、灶台边、家门口宣传扶贫政策,讲授发展思路。而对于苏孝平,秦振邦更是照顾有加。“我之前从没贷款养过牛,心里也打鼓,秦书记就在我家炕上连住了两晚,掰着指头帮我算账,投入、收益、风险算得清清楚楚,我才决定试一试。”苏孝平说。
随后,银行按照一般养殖户5万元、养殖示范户10万元的贷款额度,给村里所有有劳动能力、有发展意愿的村民发放了贷款,村民们陆续购进基础母牛进行养殖繁育,下了公牛犊,便育肥卖掉还银行贷款,下了母牛犊,便留在圈里扩大养殖规模,就这样,全村肉牛存栏量从80多头逐渐增加到750余头。
烂泥滩村养殖业发展起来的同时,各种扶贫政策也向这里倾斜,去年3月到11月,烂泥滩村先后实施危房改造等多项惠民工程,水泥路修到了村民家门口,自来水、太阳能热水器、互联网也陆续进村入户。不仅如此,烂泥滩村还成为福建省莆田市涵江区的对口帮扶村,获得了涵江区100万元资金帮扶,基础设施得到进一步改善。
近日,记者走访时看到,村道宽阔平整,民房整洁气派,沿途牛羊圈、饲草垛、农机等随处可见,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记者在村部采访时,好几波村民前来找村干部申请提高贷款额度,用以进一步扩大养殖规模。
“去年底,村民人均纯收入达6500元,实现了整村脱贫,村容村貌、村民精神状态也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再叫‘烂泥滩’就不合适了。”偏城乡副乡长闫霖说,今年初,村子正式更名为“涵江村”,有感谢涵江区帮扶的意思,而“烂泥滩”这个名字则成了历史。
如今,苏孝平家肉牛存栏量达到15头,年收入近10万元,不仅摆脱了贫困,还盖起了新房、购置了农机,日子越过越有滋味。“以后,我们再把羊养好,好日子还在后头呢。”苏孝平笑着说。
-
大数据"坑熟客",技术之罪需规则规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质量发展,怎么消除“游离感”?
2018-03-02 08:58:39
-
学校只剩一名学生,她却坚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变动!骑共享单车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楼市会有哪些新变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