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0日,在吉林省榆树市五棵树镇中学,教师李玉虹利用多媒体教学系统给学生们上数学课。 新华社记者 张楠摄
新华社长春12月1日电(记者李双溪)“上学有那么重要吗?”多年来,这是吉林省榆树市五棵树镇中学很多老师家访时不得不回答的问题。
这所地处我国东北农村的中学,从建校之初就遭遇学生“辍学之困”:恶劣的环境、贫困的家庭、厌学的孩子……最严重时全校三分之一的学生辍学。如今,辍学率已控制在千分之一。
走进五棵树镇中学,映入眼帘的是五层教学楼、硬化的操场和上千张欢腾的笑脸。而在学校留存的黑白照片里,这所学校在1952年建校时,只有2个教学班60多名学生,教室是几间泥草房,桌椅由木板和土坯拼凑而成。
那时,很多师生都要步行一个多小时来学校,途经一条大水沟。老校长龚庆顺回忆,1968年参加工作时,每逢大雨,300多米宽的水沟里水深齐腰,学生需要手拉手蹚过河沟。
一到雨季老师就犯愁,很多学生不敢来上课。为了保障学生安全,龚庆顺每逢雨天都要站在河边当“摆渡人”,一手拉着一个,一步一滑地蹚过河水,一天要接10多名学生。直到当地政府在沟上修桥,学生才不必再“涉险”上学。
桥修好了,但辍学率依然居高不下。20世纪80年代,初一6个教学班,到初三就剩4个班,辍学率达到了三成。
2000年以后,学校建起了5层教学楼、电地热的学生宿舍、冲水厕所……办学条件逐渐好转,但仍有不少因贫困辍学的学生。那时候,每当有学生不来上学,老师就要家访劝返。
11月30日,在吉林省榆树市五棵树镇中学,教师李玉虹利用多媒体教学系统给学生们上数学课。 新华社记者 张楠摄
“上学不如早点打工”是很多农村家长的观念。教师一面要做家长的思想工作,一面还要想方设法为学生筹学费。
教师史恩荣忘不掉,2008年9月,班里的女生周小平(化名)突然不来上课。她来到周小平家家访了解到,原来周小平的父母一个月内相继离世,周小平成了孤儿,失去生活来源。史恩荣随后在学校发起捐款,全校800余名师生为她捐款1.7万元。史恩荣把她接到家中,像母亲一样照顾她吃住。从此,周小平像变了个人,发奋学习,两年后考入重点高中。当她要离开这个“家”时,史恩荣将1.7万元分文未动地交给她。周小平顺利读完了高中和大学,如今已是东北大学的研究生。
随着国家实施“两免一补”政策,农村人均收入提升,农村家庭越来越重视教育,贫困已不再是辍学的原因。而这个农村中学却遇到了新的难题——孩子厌学怎么办?
提升学生的兴趣是控制辍学的关键,五棵树镇中学组织起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王勇亮(化名)就是被排球社团“拉”回来的。这名学习成绩年级倒数的学生,初一时就有了厌学情绪,多次辍学在家。王勇亮爱打排球,班主任就拉他进入排球社团,但有约定:“必须学好文化课才能打比赛。”为了“不坐冷板凳”,王勇亮开始用功,并逐渐融入集体。2017年参加榆树市初中排球赛,他作为学校主力上场,球队夺得冠军。今年,王勇亮顺利升入高中。
11月30日,在吉林省榆树市五棵树镇中学,学生们在“诚信货柜”选购商品。新华社记者 张楠摄
如今,这个农村中学各种社团活动丰富多彩,打篮球、踢足球、书法、绘画、太极扇……学生各有所长。
辍学虽已不再是困扰的问题,但校长宋海江却难言轻松,新一轮的信息化教学是摆在农村学校教师面前的新课题。今年,配合一体机的智能课程2.0时代已迈进校门,老教师们都在学习如何利用手机和云空间教学,学生也可以利用云资源自学。“明年起,教和学都将迎来历史性变化,这些都是这所农村中学过去不敢想象的。”宋海江说。
五棵树镇中学的变化,也是吉林省农村教育的缩影。2017年,吉林省整体实现了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义务教育阶段很少有因贫辍学学生了。
-
大数据"坑熟客",技术之罪需规则规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质量发展,怎么消除“游离感”?
2018-03-02 08:58:39
-
学校只剩一名学生,她却坚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变动!骑共享单车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楼市会有哪些新变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