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正文
校园情,家国梦——一所中学的德育教育实践
2018-12-10 17:25:39 来源: 新华网
关注新华网
微博
Qzone
评论
图集

  新华社长沙12月10日电 题:校园情,家国梦——一所中学的德育教育实践

  新华社记者 袁汝婷

(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基层行·学校篇)校园情,家国梦——一所中学的德育教育实践

  湖南省桃源一中学生在课上回答问题(12月4日摄)。新华社记者 张笑宇 摄

  湖南省桃源县一中档案室里,存放着5年前收到的一封信。

  2013年9月的一天,该校燕立国校长收到了一张从东北寄来的600元匿名汇款单,落款写着部队番号;随后,又收到寄自空军某航空飞行基础训练基地的信。

  来信的是该校2013届毕业生周宏磊,正是他给母校寄了那张汇款单。他在信中表示,决定把人生的第一笔津贴寄回学校,寄给自己家国梦开始的地方,希望学校用它资助贫困学生,期盼有更多的青年学生能投身军营、报效国家。

  桃源县一中,孕育了众多学子的家国梦。

  自1979年起,桃源一中每年都有学生被空军招飞录取。近40年来,有70余名空军飞行学员从这里“起飞”,翱翔于祖国的蓝天。

  已经退休的老师袁继炯还记得,1992年,他担任桃源县一中高二年级班主任,他的一个学生立志成为军人报效国家。“紧张的学习之余,他每天努力锻炼身体,最后被空军录取,如今是我国非常出色的特级飞行员。”

  2016年,桃源一中被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授予“空军招飞优质生源中学”。

  “保家卫国是最光荣的事。这在我们学校是有传统的。”81岁的退休教师叶荣菘1962年来到桃源一中教书,见证了学校源源不断输送飞行学员和军校生的荣光。

  前任老校长王义生觉得,这与学校一以贯之的政治教育、德育教育密不可分。“1979年,学校开始办党校,对学生进行党史、党章和党的优良传统教育,师生的家国情怀就是这样孕育的。”

  随着时代的发展,呼唤德育教育与时俱进。

  2015年,政治老师苏应良收到了两名学生夹在作业本里的纸条,表达了对爱国主义教育、读书目的的困惑。他意识到,照着课本“灌输”,远远不能解决当下孩子的困惑。他与教研组的老师们花了几天时间,做了一个24分钟的视频,呈现了世界一些国家在经历战争、动乱前后的对比。

  上“我们的民族精神”课时,苏应良步入教室,“今天这一课,大家先看视频,再谈谈观后感,自愿上台。”

  渐渐地,教室从一片哗然变得鸦雀无声,许多孩子眼角湿润了。视频结束,讨论开始——

  “没有国,哪有家?没有和平安宁,哪有人格与尊严?”

  “农村来的我,从小接受的就是‘为找个饭碗而读书’,今天感到这是多么渺小,这个世界还有更多应该追求的事情。”

  ……

  下课铃响了,学生们依旧争先恐后跑上讲台。

  语文老师彭宏在结束《蜀相》的教学后,提及杜甫另一首名篇《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并留下问题让同学们思考:“杜甫一生清贫,自保尚有困难,却发出‘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宏愿,你怎么看?”

  学生刘语嫣写下这样的思考:“杜甫以国为家,才会推己及人,渴望‘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国之所在,即为家之所在。”

  在2018年高考中,桃源一中一本上线1130人,上线率高达81%;单科成绩进入全省万分之一的学生人数居湖南第三。

  尽管如此,在过去历年学校贴出的高考光荣榜上,招飞学员、军校生的名字,始终排在最前面。

  初冬的校园带着寒意,物理老师刘婵向记者回忆,多年前的一个雨天,身为班主任的她,在校园里遇上了学生周宏磊。当时,周宏磊心情有些低落迷惘。刘婵撑起一把伞,陪着他一圈圈散步聊天,对他教导鼓励。

  在周宏磊的记忆里,那个雨天和老师的对话,给了他飞行训练中面对困难的勇气。“我将这笔钱寄回一中,是因为有那么一个地方,是我心中一个美丽的梦。”

+1
【纠错】 责任编辑: 韩家慧
新闻评论
加载更多
黄河山西河津段出现流凌
黄河山西河津段出现流凌
猕猴赏雪
猕猴赏雪
江西庐山雪后现罕见壮观瀑布云
江西庐山雪后现罕见壮观瀑布云
严寒中的“不冻河”
严寒中的“不冻河”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98061210012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