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拉萨12月12日电 题:红花向阳,舞动精彩——记“雪域高原第一个人才摇篮”昌都市实验小学的一天
新华社记者薛文献、田金文
四年级学生身着民族服饰练习昌都传统舞蹈——弦子(12月10日摄)。 新华社记者 田金文 摄
清晨8时40分,高原寒气逼人。一批批家长把孩子送到昌都市实验小学门口,放心地离开。
昌都位于317国道上,距离拉萨一千多公里。1951年1月20日成立的昌都冬学是昌都市实验小学的前身,这里成为中国共产党在西藏创立的第一所现代学校,是西藏现代教育的起点。
12月10日,记者走进这所享誉西藏的学校。
从黑板、粉笔到多媒体
——9:00
伴着上课乐曲声,六年级语文老师孙亚洁安排同学们在未来教室里坐好,打开电脑,开始上课。
教室的课桌呈“S”形排列,孙老师手拿平板电脑,把习题投放到液晶屏幕和学生手中的平板电脑上。
根据提示,同学们讨论,输入答案,也会同步显示到屏幕上。
——9:45
五年级教研室里,数学老师次仁措姆正在电脑上制作“植树问题”章节的教学PPT,桌子上还放着厚厚的作业本、练习册等。
记者来到多媒体互动阅览室,一个班的同学正在阅读,许多人选择了图画绘本。
有两位学生到机器上进行读后知识竞赛:屏幕上显示提问、选词填空等,两人分别作答,机器实时显现对错、得出分数。
当年的昌都冬学成立时仅有3个教学班,10多位教师,60多名学生,校舍是几排简陋的平房,占地面积几百平方米。
今天的实验小学,拥有38个班级,152名教职员工,2240名学生,教学楼、综合楼、宿舍楼等设施齐备,占地1.5万平方米。
最本质的变化,体现在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中。“以前教学方式比较单一,现在运用多媒体,备课轻松了,课堂气氛也活跃了。”从教28年的巴桑措姆老师说。
校长吴晓龙告诉记者:“每个班都有电子白板,学校还有网络直播教室和多媒体阅览室等,建起了智慧化校园管理平台,在线阅卷和电子教案设计系统等,教育信息化建设走在全市前列。”
教书先育人,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昌都实验小学学生在未来教室上课(12月10日拍摄)。 新华社记者 田金文 摄
——10:30
“升旗仪式现在开始!”
师生整齐列队,在嘹亮的国歌声中,注视着五星红旗冉冉升起。
升旗仪式后,老师宣读了一封感谢信,介绍了三年级学生邓增玉加和加永扎西拾金不昧的故事,校领导为两位同学献哈达,颁发奖状,号召大家向他们学习。
教学楼走廊里,张贴着养成教育、民族团结、西藏历史、新旧对比等主题宣传画,消防通道两侧则是德育长廊,有安全教育、时代楷模等内容。
学校党总支书记索拥说:“我们一直重视红色基因的传承,形成了红色德育与课堂教学、社会实践等相结合的育人体系,致力培养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11:45
满头华发、精神矍铄的昌都市政协副主席图嘎来到校史陈列馆。他祖父王庭选曾担任昌都冬学的校董,兄弟姐妹都在这里读过书,妻子也曾是这里的老师。
1953年出生的他,从昌都小学毕业后并未接受正规的中学教育,但在1977年顺利考上了华东师范大学。
“实验小学给我奠定了扎实的基础,老师对我们付出了全部心血,真正是教书育人!”看着一幅幅老照片,图嘎感慨道。
建校至今,实验小学培养了14000多名毕业生,许多人成为各行各业的骨干,其中有多位省部级领导干部,有的成为国家领导人。
综合课老师泽仁曲西1994年从这里毕业后到内地深造,大学毕业回到母校任教。她说:“实验小学注重素质教育,锻炼了我的表达能力和组织能力。回母校当一名老师,我感到很光荣!”
红花向阳,舞动精彩
学生在美术教室里学习剪纸(12月10日摄)。 新华社记者 田金文 摄
学生在多媒体互动阅读室读书(12月10日摄)。 新华社记者 田金文 摄
——15:00
美术教室里,扎西江措老师正指导学生练习剪纸和水粉画。
六年级学生王欣手握刻刀,制作一幅剪纸作品。她说:“我喜欢兔子,因为它可爱;也喜欢蛇,因为剪坏了看不出来。”
另一张桌子上,四位同学合作一幅水彩画,一边调色,一边互相打趣,享受着美术的欢乐。
——16:00
操场上,身着民族服装的四年级学生们,正在练习昌都传统舞蹈——弦子。男生动作奔放,女生长袖翩翩。
“头再高一点……胳膊摆起来……”老师在一边悉心指导着。
四年级学生永噶曲珍长着大大的眼睛,脚步轻盈,身段协调,脸上一直洋溢着笑容。
“我从一年级就开始学了。跳舞让我很快乐!”她说。
索拥说,学校以传承、发扬优秀民族文化为出发点,将传统弦子舞改编成课间弦子操,每个学生都会跳。
学校创新第二课堂教学模式,有书法、跳绳、足球、电脑绘画等特色教育,很受学生欢迎。
建校至今,学校先后获得“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等17项国家级荣誉、18项自治区级荣誉。
——17:20
天色渐暗,校门口聚集了很多家长。
一位六年级学生的家长尼噶说:“孩子在这里学到了很多知识,也很懂事。希望孩子能够考上内地西藏班,学更多的知识,做对社会有用的人。”
-
大数据"坑熟客",技术之罪需规则规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质量发展,怎么消除“游离感”?
2018-03-02 08:58:39
-
学校只剩一名学生,她却坚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变动!骑共享单车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楼市会有哪些新变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