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看台
大米是中国人餐桌上常见的主食之一。事实上,从古人直接采食野水稻,到今天人们选育栽培优良稻种,走过了相当漫长的岁月。那么,稻作农业是如何孕育和形成的?从稻作农业来看,农业起源在文明起源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
长期从事植物考古研究的中国社科院考古所研究员赵志军,试图借助浮选法等技术手段,揭开上述谜团。
稻作农业的孕育和形成
在赵志军看来,世界四大农业起源中心区包括西亚农业起源中心区、中国农业起源中心区、中南美洲农业起源中心区和北部非洲农业起源中心区。水稻则是中国农业起源中心区起源的农作物之一。
稻作农业由采集狩猎转变而成,从孕育形成到建立稻作农业社会,其间经历了数千年的渐变过程。一系列考古发现,试图厘清这一过程。
出土自江西仙人洞和吊桶环、湖南玉蟾岩、浙江上山等考古遗址的植物遗存表明,距今一万年前后,是稻作农业的孕育阶段。这一时期,长江中下游地区古代先民在通过采集狩猎开拓更多食物来源的同时,开始尝试耕种稻,并由此出现了相应的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具,以及与耕作行为相适应的定居或半定居生活。
“需要说明的是,人类最初采取某些耕作行为仅是为了提高获取量,所以那些被耕种的、特别是最初被耕种的植物既有可能是栽培作物,也有可能在形态特征上乃至生物特性上仍然属于野生的植物。”赵志军指出。
随着时间的演进,稻作农业在距今8000年前后进入到形成的关键时期。赵志军指出,目前在中国发现的明显带有稻作农耕特点的早期考古遗址都属于这个时期。比如,湖南的彭头山遗址、八十档遗址,浙江的跨湖桥遗址、小黄山遗址,河南的贾湖遗址、八里岗遗址等,都出现定居村落,陶器制作标准化,磨制石器比例增加,普遍发现栽培稻甚至家猪,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农耕生产和家畜饲养。
“但是植物考古发现表明,这个时期的社会经济特点仍然是以采集狩猎,或采集渔猎为主,属于农业生产范畴的水稻种植和家猪饲养仅是辅助性的生产活动。”赵志军说。
事实上,以田螺山遗址为代表的距今7000—6000年的河姆渡文化仍然处在稻作农业的形成过程中,这一时期是稻作农业形成的晚期阶段。虽然稻谷已经成为河姆渡文化古代先民的重要食物资源,但是稻作生产并没有取代采集狩猎活动成为社会经济的主体,通过采集获得的野生植物,例如菱角、芡实,特别是栎果(橡子),仍然是当时不可或缺的食物资源之一。
稻作农业社会建立与文明起源
经过了漫长的孕育和形成阶段,稻作农业逐渐成熟,在社会经济中开始扮演重要角色,稻作农业社会也随之建立起来。
良渚遗址出土的大型稻谷贮藏遗迹、规模化的水稻田、复合犁耕农具等说明,至迟在距今5000年前后的良渚文化时期,稻作农业终于取代采集狩猎成为社会经济的主体,长江下游地区进入到一个崭新的农业社会阶段。
根据估算,良渚古城和水利工程的建设约需1200万立方米的土方量。一个距今5000年前的区域性的文化群体为何能有如此强大的社会组织能力和经济实力,常年征调大量劳动力从事与基本生活资料生产无关的劳役?
赵志军认为,这说明良渚时期的稻作农业发展到相当高的水平,仅需要投入部分社会成员从事农耕生产就可以为全社会提供充足的粮食需求;同时,良渚文化拥有完善的、有效的、凌驾于群体之上的社会组织和管理体系。可以说,良渚文化已经具备了国家的基本要素和特征,进入到古代文明阶段。
“稻作农业社会的建立和中华文明的出现同时发生在良渚文化时期,这向我们传达了一个重要的信息:农业起源与文明起源应该是一个相互衔接的、一脉相承的人类社会发展过程。”赵志军说。
农业起源是一个漫长的演变过程。起源于中国的稻作农业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历程,形成了独特的农耕生产体系以及与之相应的生活方式、认知观念和文化传统。梳理稻作农业和文明起源的关系时不难发现,中国古代文明的特色在中国农业起源过程中就已经开始显现并逐步形成。(唐 婷)
-
大数据"坑熟客",技术之罪需规则规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质量发展,怎么消除“游离感”?
2018-03-02 08:58:39
-
学校只剩一名学生,她却坚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变动!骑共享单车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楼市会有哪些新变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