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正文
广西平南县新益村:小龙眼种出“新农村”
2018-12-14 16:56:01 来源: 新华网
关注新华网
微博
Qzone
评论
图集

  新华社南宁12月14日电 题:广西平南县新益村:小龙眼种出“新农村”

  新华社记者曹祎铭

(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基层行·村庄篇·图文互动)(1)广西平南县新益村:小龙眼种出“新农村”

  广西平南县安怀镇新益种植合作社的果农在采摘龙眼(8月11日摄)。新华社发

  “我负责提供技术和管理,你们出人工,只要按照规定的要求来种植,我一定按照合同价收购你们的龙眼。”12月初,冷空气给广西带来了连绵降雨,气温普遍降至10摄氏度以下,而在平南县安怀镇新益村的石硖龙眼种植基地内,平南县颖绿龙眼种植专业合作社社长骆小敏与村民们聊得火热。

  石硖龙眼因肉厚核小、味甜清香、肉脆爽口、品质优良等特点备受市场欢迎。自上世纪90年代至今,新益村以发展石硖龙眼产业为抓手,坚持走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和品牌化道路。如今,产业发展在带富当地村民的同时也让新益村“更靓”了。

(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基层行·村庄篇·图文互动)(2)广西平南县新益村:小龙眼种出“新农村”

  这是广西平南县安怀镇新益村石硖龙眼种植基地(12月9日摄)。 新华社记者 曹祎铭 摄

  走进新益村,一条条水泥路将全村15个自然屯连接在一起,一栋栋楼房散布在成片的龙眼树间,休闲步道修进了果园里,篮球场、老人休闲中心等文娱设施一应俱全……

  然而在改革开放前,新益村只是一个没有集体经济收入,村民只能依靠种植水稻、木薯、红薯才能勉强解决温饱问题的穷山村,农民年人均收入仅100元左右。“那时候村民们的住房以木瓦房和泥瓦房为主,全村没有一条能够通行汽车的路,晚上没有电,群众的文化生活很单调,村屯环境非常差,垃圾经常乱堆乱放。”新益村党委书记卢金全说。

  1978年起,借助国家改革开放的一系列优惠政策,部分村民开始探索种植荔枝。“那时候种荔枝完全是因为看到周边县有人种荔枝,我们也就照猫画虎去做。”骆小敏说,“缺技术、缺资金、靠天收,当时种荔枝对我们生活的改变并不大。”

(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基层行·村庄篇·图文互动)(3)广西平南县新益村:小龙眼种出“新农村”

  客商和游客在广西平南县石硖龙眼节上采摘龙眼(7月31日摄)。  新华社发

  到了上世纪90年代,一心想改变贫困落后状态的新益村村民开始将目光转向在本地已经有着近百年种植历史的石硖龙眼。“石硖龙眼是我们身边的宝贝,在很长时间里我们没有认识到它的价值。”村民曾宪盛说。在当地政府的扶持下,不少村民开始利用山坡和旱地种植石硖龙眼。

  从1992年开始,骆小敏和丈夫一起承包土地尝试种植石硖龙眼。到2008年,取得一定成绩的她又带动105户村民一起种植了700多亩石硖龙眼。

  在骆小敏的果园里,她指着低矮茂盛的龙眼树说:“以前的龙眼树有两三米高,采摘困难。我们后来主动将果树矮化到2米高以内。矮化后,每亩龙眼的产量可由原先的1500斤提高到2500斤左右,日常管理和采收也更加方便。”

(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基层行·村庄篇·图文互动)(4)广西平南县新益村:小龙眼种出“新农村”

  广西平南县石硖龙眼节吸引大批客商和游客(7月31日摄)。 新华社发

  曾经靠外出打工维持生计的曾宪盛上世纪90年代末返回新益村种了20多亩石硖龙眼。2011年,三层高的楼房拔地而起,取代了曾宪盛家住过三代人的木瓦房。

  目前,在平南县政府扶持和新益村辐射带动下,平南县石硖龙眼种植面积达20多万亩,成为国内重要的龙眼产区,并获得“中国石硖龙眼之乡”称号。

  今年10月,以新益村为主要种植区的平南县石硖龙眼产业核心示范区入选第六批广西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伴随着示范区建设的不断完善,水肥一体化、测土配方施肥、现代化滴灌、病虫害综合防控、高效采摘、商品化包装等先进技术在这里得到充分应用。

  口袋逐渐鼓起来的新益村村民也开始追求更好的生活环境和更丰富的精神生活。“早在2009年的时候,我们村就开始在主要道路两旁安装太阳能路灯,同时还雇有专门的人员进行卫生清洁工作。”卢金全说,“目前全村15个自然屯已建成7个篮球场和4个老人休闲中心,牛歌戏等本地传统文化也得到传承和发展。”

  今年,新益村积极帮扶周边村屯共38户贫困户参与到石硖龙眼种植中来,让贫苦户共享龙眼种植带来的幸福生活。

+1
【纠错】 责任编辑: 韩家慧
新闻评论
加载更多
刘公岛的见证
刘公岛的见证
各地举行国家公祭日纪念活动
各地举行国家公祭日纪念活动
“中国玩具之都”转型升级求发展
“中国玩具之都”转型升级求发展
贵州丹寨生姜丰收
贵州丹寨生姜丰收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98061210015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