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济南12月19日电 题:海岛瞭望者——记北部战区空军地导某营雷达技师梁志国
黄书波、刘汉宝、陈磊
一句承诺,梁志国用了13年来兑现。
“海岛气候环境复杂,维护保养雷达的任务就交给我吧,请组织放心。”13年前,梁志国所在的原济南军区空军地导某营驻守的海岛急缺一名雷达技师,他主动请缨。
那一年,梁志国27岁,大女儿尚幼。“过了半年多才知道,他是主动申请上的岛。” 梁志国的家人回忆。
从陆上港口出发,在渤海湾大小10余条水道中航行4个多小时,就到了梁志国所在营驻守的海岛。
这座岛处于渤海海峡要道,是京津门户上的“门栓”,被军事专家誉为“永不沉没的航母”。
第一次坐船,梁志国吐得昏天黑地。翻开他刚进岛时写的日记,字里行间也偶尔透露出隐隐的失落:
“4月8日,大风,已连续8天未见新鲜蔬菜,每天都是窖藏的萝卜白菜……”
“6月10日,休假第三天,却还‘困’在岛上,坐在山上等了一天的船……”
但自己选择的路,自己就要走好。不管岛上多么艰苦,这名山东汉子始终咬牙坚持,“要把苦嚼出甜”。
这一坚持,就是13年。作为雷达技师的他,根据海岛特殊气候,总结出装备特性、保养维护笔记12本,岛上人送外号“拼命老梁”。
2015年除夕,雷达例行功检时,梁志国发现应答模拟器无信号。他根据多年的工作经验,断定是天线塔上有部件出现脱焊。
当时,数米高的天线塔在8级寒风中被吹得“咯吱”直响。顾不得这些,梁志国带上工具便爬上了塔顶,正在焊接时,突然一阵大风刮过,梁志国和天线塔一起转了大半圈,险些摔落下来。
故障排除掉了,除夕夜饺子出锅前的鞭炮也陆陆续续在岛上渔村响起。是夜万家祥和,在渤海湾深处这座海岛的高山上,雷达傲然矗立,默默守卫着宁静的夜空。
丛林掩映间,一条宽80厘米、由青石铺成的小道沿着山势蜿蜒而上,尽头便是梁志国所在的海岛雷达阵地。
这条小路,共138个台阶,战友们把它叫作“通天梯”。梁志国说,这是通往战场的路。
驻守海岛的13年里,这条路,梁志国跑了近2万次。
曾有新兵抱怨:6.4平方公里的海岛,如沧海中的一粟,守在这里究竟有什么意义?
那一次,梁志国把所有新兵叫到宿舍,铺开地图给他们讲:在那积贫积弱的年代,英法联军是怎样轻松穿过渤海湾进攻大沽的,八国联军又是如何从海岛旁边的水道进犯京津的。
“守岛就是守国!今天的我们,绝不能让悲剧重演。”梁志国说。
从普通一兵到技术“大拿”,梁志国说,他的技术是部队教的,他回报部队的最好方式,就是扎根海岛,守土一方。
“要把连队当成家,更要把海岛当成家!”连队每次来了新人,梁志国都把这句话挂在嘴边。
梁志国所在营是“全国拥政爱民先进单位”、空军“拥政爱民模范营”……梁志国说,他必须要把传统传承好。
刚上岛的时候,营区里的绿化并不是很好。抬头望去,周围都是郁郁葱葱的植被;低头看看,营区里却是光秃秃的土地。此后的13年里,每当春风拂过海岛,梁志国便带着战友们去山上移植小树苗,如今第一批移植过来的小树已从不足手腕粗长到大腿一般粗。
服役22年的梁志国说,他现在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组织能让他继续留下来。“过惯了海岛上的生活,去了外面反倒像是‘离家出走’的孩子一样。”
前后10余次出岛执行任务,每一次乡亲们都敲锣打鼓送到码头,等执行完任务归建,再敲锣打鼓迎回营里。“岛上都是亲人,我离不开他们。”梁志国说。
梁志国所在营教导员张勇峰说,梁志国上岛以来,前后响应号召献血3次,参与扑救山火8次,“他做到了爱岛如家”。
近几年,因为长期在海岛潮湿气候中生活,梁志国明显感觉到身体大不如前。但他坚持苦练体能。他说:“我最怕的,就是哪天身体不行了,守不动了。”
-
大数据"坑熟客",技术之罪需规则规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质量发展,怎么消除“游离感”?
2018-03-02 08:58:39
-
学校只剩一名学生,她却坚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变动!骑共享单车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楼市会有哪些新变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