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长春12月25日电 题:“秸秆大县”不见“火烧连营”
新华社记者陈俊、刘硕、徐子恒
吉林省梨树县是闻名全国的产粮大县,耕地面积达396万亩,每年秸秆产量可达240万吨。曾经,每到秋冬时节农田里秸秆烧成一片,是威胁大气质量的主要污染源。2018年入冬以来,梨树却一直保持着“零火点”记录,其中的奥秘何在?
“零火点”,靠的不是 “一禁了之”
每到秋冬季节,农民因丰收而开心,但梨树县环保局局长王锟的心却开始悬了起来。“农民习惯于把秸秆在地里直接烧掉,经常遍地开花,火烧连营。2017年有一天曾出现过60多个火点。”
基层干部为了“堵住”烧秸秆费了不少周折。四棵树乡党委书记王野说,2018年的力度尤其大,不仅在村屯拉横幅,向在校学生发放“致家长的一封信”,“无死角”地宣传禁烧,还成立了乡、村、组三级执法小组,在田间派专人管护,日夜不停地巡逻。
梨树县副县长张武说,经过基层干部们不懈努力,禁烧宣传确实取得了明显效果。“但秸秆只靠‘堵’不让烧,并非长远之计,不从根本上解决秸秆的出路问题,农民可能还会偷偷烧。”张武说,近年来梨树坚持不懈推广科学耕作模式,并且搭建起秸秆综合利用产业体系,秸秆逐渐从垃圾变成了资源,这才是实现 “零火点”的根本原因。
秸秆逆袭,源自一场深刻的种地革命
11年前开启的一场关于耕种模式的革命,使梨树玉米秸秆一步步实现了变废为宝的逆袭。
作为典型的黑土地耕作区,梨树县一度为了追求粮食高产而过度精耕细作,黑土地因此出现严重退化,不少土地从“一两黑土二两油”变成了“破皮黄”。
从2007年起,梨树县与中国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科院等科研院所合作探索秸秆全覆盖还田、浅旋还田、免耕播种等新的耕种模式。这个地处东北腹地的县城,每年都能吸引40多名专家和80多名研究生,其中不乏武维华院士等顶级专家。从春耕一直到秋收,黑土地里常见忙碌的“白大褂”。
“秸秆打碎之后铺在地上,或者浅旋到15-17厘米的表层土壤中,再通过免耕播种机械栽培,采取宽窄行模式,不仅秸秆得到了最大化利用,黑土地也得到了保护。”梨树县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站长王贵满说。
据林海镇农业站站长程延河等基层农技人员介绍,秸秆还田后形成有机质,连续五年以上土壤有机质可以增加20%左右,减少化肥用量20%。这种模式还有助于保水,秸秆覆盖相当于增加一次40-50毫米降水。在一块对比试验田里记者看到,采取新模式种植与传统方式种植的玉米根系深度相差可达20至30厘米。
梨树县种粮大户卢伟说,前些年地里连蚯蚓都罕见。采用覆盖还田模式以来,每平方米达到100多条。“这样种地还能节约整地、翻地等成本,每公顷能省1500元左右。”
王贵满大学毕业35年来一直在梨树县从事黑土地保护研究与实践。在他看来,小小秸秆命运的逆袭,反映出东北耕作方式的革命,以土地永续利用为目的的保护性耕作将逐步取代以过度追求高产为目的的精耕细作。
目前,梨树全县推广这种新模式的面积达200万亩,相当于140多万吨秸秆留在了地里。梨树的探索不仅造福本地,也逐步推广到省内外的多个粮食主产区,在东北四省区示范推广总面积超过1000万亩。
农村改革越深入,秸秆出路越丰富
由于目前秸秆还田技术还无法覆盖全部耕地,还有大量秸秆需要找到出路。
在梨树县十家堡镇龙王庙村,龙升种植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张宇正忙着把地里的秸秆打包成捆。从秋收结束开始,他的10台秸秆打包机和十多台运输车每天连轴转,500斤一捆的秸秆打包好之后立即送往周边的发电厂,供不应求。
“现在合作社有50多户农民加入,土地集中起来管理,从种到收大家不仅有地里的收成,还能从打包捡拾中赚一部分钱。”张宇说。
在梨树县箭农生物质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的加工车间里,秸秆经过生产线压缩处理后,变成了手指大小的秸秆燃料颗粒。公司负责人张帅说,这种燃料燃烧效率高,污染低,每吨出厂价可达500元以上。
除了捡拾打捆和燃料化利用,梨树还通过玉米秸秆青黄储和压块饲料加工等方式,喂饱了40万头牛和35万只羊。目前全县青黄储秸秆转化量达到10万吨,年产秸秆饲料2万吨,过腹转化解决了牛羊吃不饱和秸秆无处放两大难题。
根据测算,目前梨树县的240万吨秸秆中,采取还田、捡拾打捆、饲料化和燃料化加工的总量已经达到199.7万吨,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3.2%,秸秆焚烧的压力大大减轻。
梨树县农牧局局长盛天介绍,梨树县今年整合各类资金共6500多万元,专项用于推广秸秆综合利用。
张武说,要想把秸秆综合利用推得更好更稳,更深层的动力来自农村改革。通过土地确权和土地流转、土地托管等改革,梨树县大部分土地实现了规模经营,卢伟、张宇、张帅既是农民,又是农村新型经营主体的负责人。正是由于政府科学引导和这些“新农人”的积极响应,秸秆综合利用推进速度才会如此之快。
-
大数据"坑熟客",技术之罪需规则规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质量发展,怎么消除“游离感”?
2018-03-02 08:58:39
-
学校只剩一名学生,她却坚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变动!骑共享单车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楼市会有哪些新变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