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正文
深入基层 践行“四力”——青年编辑记者陕西行纪实
2018-12-29 18:33:07 来源: 新华网
关注新华网
微博
Qzone
评论
图集

  新华社西安12月29日电 题:深入基层 践行“四力”——青年编辑记者陕西行纪实

  新华社记者 苗夏阳

  12月23日至28日,来自中央和地方37家新闻媒体的青年编辑记者、部分中国新闻奖获奖者和“好记者讲好故事”优秀演讲者代表等40余人来到陕西,参加由中国记协、全国“三教办”组织的“改革开放陕西行 新闻战线强四力”主题教育采访活动。

  深入群众 近距离聆听百姓故事

  走进本次活动的起点延安新闻纪念馆,一座雕塑上镌刻着毛主席在延安时的手书“深入群众,不尚空谈”。6天时间里,青年编辑记者们用实际行动践行这句对新闻工作者的基本要求:在延安黄龙县党安新村,坐上村民的热炕头,了解异地扶贫搬迁成果;在西安雁塔区红专南路社区,走进居民家中,调研社区党建文化;在汉中留坝县火烧店镇,穿行于村头巷尾,采访生态旅游发展……

  “现在一年家庭收入有多少?”“子女上学和老人看病是否方便?”青年编辑记者们提出的问题,得到百姓实实在在的回答。

  “通过与老乡们聊家常,我能细致入微地感受百姓生活的巨大变化和基层干部扎实创新的工作作风。”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记者杨莹说。

  “最好的新闻在基层。作为一名青年新闻工作者,只有拜人民为师,从老百姓中发现动人的故事,从泥土中找寻带温度的新闻,才能在新闻道路上行稳致远。”陕西榆林传媒中心记者郝冲表示。

  行走三秦 感受乡村振兴

  23日,驱车近3个半小时,抵达黄龙县已是傍晚时分。街头华灯初上、流光溢彩。

  “这次采访,完全颠覆了我长久以来对陕北黄土坡、土窑洞、漫天飞土的传统印象,让我看到了陕西乡村振兴新面貌。”中国经济时报记者潘英丽说。

  在汉中留坝县火烧店镇满目青翠的山间,古朴美丽的民房错落有致。近年来,当地从砍木头、卖石头(开矿)旧发展模式走出,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统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与旅游产业发展,探索出了一条以全域旅游业引领县域经济社会协调快速发展的新路子。

  “家乡的环境变得越来越美了,交通也比以前方便多了。”当地一家民宿的女掌柜蒋凌说。大学毕业后她一直在大城市打拼,如今回到家乡创业。“回来以后有一种归属感。年轻人回乡就业,在我看来是一种经济的复兴、乡村的复兴,也是伦理的回归。”

  “这次行程中,‘变’是贯穿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字眼。从土窑洞到整洁舒适的新房、从‘靠山吃山’到‘绿水青山’……我真切地感受到了人民生活品质和生活方式的巨变。”中国财经报记者张思楠深有感触。

  践行“四力” 做合格的时代记录者

  在黄龙县锁子头村,脚踩黄土走进旧宅基地腾退复垦现场;在西安国际港务区,徒步穿行西安铁路集装箱中心;在宁强县汉水源村,踏雪深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从陕北延安到关中西安,再到陕南汉中,短短6天,青年编辑记者们入民家、下车间、进田野、探港口、访园区……用双脚丈量三秦大地、用双眼发掘鲜活故事、用双手记录改革新音。

  光明日报记者李晓认为:“‘四力’是新闻记者应该练好的基本功。6天的行程,我深感踏过泥土才能锻炼脚力,洞悉幽微才能增强眼力,把握本质才能锤炼脑力,满怀虔诚才能夯实笔力。”

  “深入田间地头的采访,对我而言不仅是脚力、眼力、脑力、笔力的锻炼,更是一次灵魂的洗涤。走进了农村,看到了农田,贴近了农民,感受到了乡村的巨变,憧憬着美丽乡村建设再著华章的未来,更加坚定了我作为一名‘三农’新闻工作者的决心与信念。”农民日报记者张萌说。

  “作为记录时代的新闻工作者,这次活动让我更加明白,在路上心里才有时代,在基层心里才有群众,在现场心里才有感动,与群众打成一片,才能写出接地气、聚人气的好文章。”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记者乔梦表示。

+1
【纠错】 责任编辑: 韩家慧
新闻评论
加载更多
京哈高铁承沈段开通运行
京哈高铁承沈段开通运行
江苏泗洪:寒冬时节大棚鲜花俏
江苏泗洪:寒冬时节大棚鲜花俏
瑞雪迎新年
瑞雪迎新年
古堰长堤层林尽染
古堰长堤层林尽染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980612100274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