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维 让大家在副中心扎下根、留得住
1月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对《北京城市副中心控制性详细规划(街区层面)(2016年-2035年)》的批复公布,这是中央层面批复的首个控规。1月4日,规划全文发布。城市副中心控规有哪些创新和亮点?下一步通州区如何开展工作?新京报记者对话北京市规划自然资源委党组书记、主任张维和通州区区长赵磊。
新京报:城市副中心控规对北京的规划建设有什么重大意义?
张维:城市副中心控规是全国第一个由中央亲自审议批复的控规,符合中央关于京津冀协同发展和城市副中心规划建设的战略部署,符合党中央国务院批准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规划有很多重要创新,是一个体现了首都水平的城市规划,对全国其他大城市新区建设具有示范作用。
批复要求,坚持高质量发展,把城市副中心打造成为北京重要一翼。其重要的使命就是带动中心城区的非首都功能和人口疏解,加强对中心城区首都功能的服务保障,实现以副辅主、主副共兴。坚持城市副中心三大主导功能,通过规划引导,优化功能布局,营造良好的承接环境,使疏解的功能和人口能够扎下根、留得住。同时要发挥好城市副中心辐射带动作用,在公共服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与河北(特别是廊坊北三县)和天津做好协调,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并与河北雄安新区互为促进,共同形成北京新的两翼。
新京报:城市副中心控规有哪些创新点和亮点?
张维:城市副中心控规在很多方面进行了具有开创性的积极探索。
首先是理念创新。规划充分体现中央关于“一核两翼”的高标准要求,围绕对接中心城区功能和人口疏解,算好总体账、结构账、分区账,发挥对疏解非首都功能的示范带动作用,打造中心城区功能和人口疏解的重要承载地;同时,城市副中心也要做好自身的疏解,严控人口规模和城镇开发强度,规划提出划定战略留白地区,为重大发展和重大项目预留空间,提高规划的适应性和包容性。
其次是技术创新。规划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以最先进的理念、最高的标准、最好的质量,突出绿色、低碳和可持续发展,在绿色城市、森林城市、海绵城市、智慧城市、人文城市、宜居城市等方面应用新技术,形成一套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
同时,方法创新。规划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把居民需求放在重要位置,以和谐宜居为出发点,以组团、家园为单元,优化配置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资源。强化以街区作为落实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刚性管控要素的基本单元,建立1+12+N的规划体系,形成由总规到控规、由组团到家园、再到地块的逐级传导落实,也有利于推动家园中心作为公众参与城市治理的平台,强化共建、共治、共享。我们全面开展城市设计,并贯穿在副中心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全过程中,确定了16类城市空间管控体系,更好地管控空间和提升空间品质。我们同步编制了一系列专项规划,统筹协调各专项系统、精细管控每一寸土地。
另外,机制创新。规划注重处理好政府引领与发挥市场作用的关系,积极转变政府职能,尊重市场规律,尊重市民要求,提出深化推进土地管理、功能疏解、产业发展、行政审批、财税支持等一系列制度改革。
要保持历史耐心。我们会稳扎稳打、久久为功、深化落实,全力以赴把城市副中心规划好、建设好、管理好、打造新时代城市建设发展的典范。(邓琦)
-
大数据"坑熟客",技术之罪需规则规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质量发展,怎么消除“游离感”?
2018-03-02 08:58:39
-
学校只剩一名学生,她却坚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变动!骑共享单车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楼市会有哪些新变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