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电网互助县供电公司供电服务班班长王冀青(左二)向班彦村村民介绍“电热炕”使用常识(1月18日摄)。 新华社记者 王金金 摄
新华社西宁1月20日电 题:班彦村“冬天最幸福的事”:用上“电热炕” 告别煤烟味
开栏的话:
又是一年春来到,新华社自1月20日起开设“新春走基层”栏目,陆续播发记者深入基层采写的新闻报道。在工厂车间、在田间地头、在江河湖海、在茫茫雪原……记者将跟随新春的脚步,走进基层,走进群众,走进生活,讲述发生在你我身边的故事和感动,以记者的镜头和笔触展现新时代的思想、温度和品质,反映新时代人们的期盼和梦想。
新华社记者王金金 骆晓飞
用柴草牛粪点了一辈子炕洞,班彦村土族村民吕拉木更登怎么都没想到用电就能“烧炕”。没有了过去的煤烟味,清清爽爽睡一觉成了他这个冬天最幸福的事。
青海省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五十镇班彦村地处六盘山连片特困地区,2016年年末村民们搬迁到异地扶贫新村。新村道路干净宽敞,太阳能路灯沿着道路一字排开,一座座266平方米的院落是村民们的新家。
“搬到新村来啥都好,但是一到冬天家家户户的炕洞冒着煤烟,既不卫生也不美观。”班彦村驻村第一书记袁光平说。
班彦村村民白玛卓嘎在调节“电热炕”温度(1月18日摄)。 新华社记者 王金金 摄
火炕是高原农村睡觉时采用的传统取暖方式,村民们用干牛粪、稻草、煤渣填满炕洞,烧火取暖。吕拉木更登说:“原来天不亮就要抱上一捆草、背着牛粪和煤渣到屋外去烧炕洞,有时半夜炕就凉了,还要时刻当心炕有没有裂缝,不然会煤烟中毒呢。”
为了保护环境、方便村民生活,从2018年开始,班彦村全村369户村民每户陆续安装了两个6平方米的“电热炕”。吕拉木更登的妻子白玛卓嘎说:“电热炕特别方便,睡前打开温度调到30度,睡觉的时候调到5度,这样就能热乎乎地睡一整晚。”
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海东供电公司营销部综合室主管邢震说:“‘电热炕’就是在村民们使用的火炕表面加装一块碳纤维发热板,经过测算,‘电热炕’10个小时的耗电量仅有1.2度,按青海180天的采暖季计算,一个冬天一百多元的电费就够了。”
今年54岁的张志成为迎接儿子回家,给自家的“电热炕”铺上了崭新的床单。他说:“原来的炕一睡就是一身煤烟味,现在‘电热炕’不仅热得快,而且还没有味道,儿子一年没回家,让他回来也享受一下。”
由于刚安装没多久,张志成还不太会用“电热炕”。儿子张元武说:“第一天晚上,父亲把定时功能打开了,睡到半夜炕凉了,我还以为家里停电了。”说到这里,父子俩哈哈大笑起来。
班彦村村民张元武在测试“电热炕”的温度(1月18日摄)。 新华社记者 王金金 摄
在吕拉木更登的家,天然气锅炉替代了煤炉烟囱,家里通了上下水,在自家卫生间就能洗个热水澡。他说:“原来家里冬天都是煤烟味儿,熏得连花都不开,现在你看,花开得多好啊。”
家乡的变化让张元武多了一份安心。“这两年村里变化真大,家家户户都通了硬化路,又建了休闲广场、篮球场,还有这电热炕,父母的生活越来越好也让出门在外的我更加放心。”
“村民的生活环境好了,人就有了精气神儿,发展动力也更足了。”袁光平说,近两年班彦村通过建养殖场、开土族盘绣园等方式发展村集体经济实体,村里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均收入已从2015年的2600元增长到2018年的6595元,2018年年底村里成立了股份制合作社,运行收益后还要给村民们分红。“今年村里计划让家家户户都用上天然气锅炉,再建一个清洁能源污水处理厂,让旱厕彻底成为班彦村的过去。”袁光平对班彦村今后的“清洁项目”信心十足。
窗外的大山被白雪覆盖,6平方米的电热炕让班彦村的冬夜不再寒冷。“过了腊八就是年”,吕拉木更登一家这几天正忙着打扫院落、购置年货。吕拉木更登说:“我们现在在新村里过年,跟城里人没啥两样,舒坦着呢。”
-
大数据"坑熟客",技术之罪需规则规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质量发展,怎么消除“游离感”?
2018-03-02 08:58:39
-
学校只剩一名学生,她却坚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变动!骑共享单车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楼市会有哪些新变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