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正文
乡土气息以诗会友约来白领“新村民”——成都用田园底色“引人”留心
2019-01-25 18:55:04 来源: 新华网
关注新华网
微博
Qzone
评论
图集

  新华社成都1月25日电 题:乡土气息以诗会友约来白领“新村民”——成都用田园底色“引人”留心

  新华社记者马若虎、黄海波、谢佼

  选一本书,沏一杯茶,听着鸟鸣声,呼吸着新鲜空气,种一片田悠然自得……在成都的一些乡村,活跃着一批热爱田园生活、崇尚自由、敢于追梦的“新村民”。吸引他们前来扎根的,正是一抹独特而浓郁的乡野底色。

  开展文创项目,激发创业热情

  2015年年底,双丽离开了生活12年的北京,放弃稳定的工作和不菲的收入,回四川老家成都市蒲江县,应聘明月村的旅游专业合作社职业经理人。

  双丽说,自己的职业经理人岗位相当于个人创业。按照合约,旅游专业合作社职业经理人不领取工资,不占合作社股份,其收益为合作社年底利润的百分之二十。

  如今,双丽不仅要完成帮村民销售农产品等职业经理人的工作任务,还经营着一家民宿。虽然投入很大,收入有限,但她并不后悔。“这就是我追求的生活:既能亲近大自然,又能干一番事业。”她说,自己已经把这里当家了,并没想过赚多少钱,做就努力做好。

  在明月村,像双丽这样的“新村民”还有很多,他们都是因蓝染、陶艺、民宿等文创项目慕名而来。这些文创项目之所以充满魅力,就是因为与乡村的传统文化相融合,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同时,立足于乡村自身发展,与“新村民”的理念相契合,激发他们的创业热情,让他们有足够兴趣参与进来。

  提供政策保障,搭建圆梦舞台

  既然创造了“火种”,点燃了“新村民”的创业梦想,就要提供相应的政策保障,为“新村民”搭建圆梦舞台。

  回想起在明月村的创业经历,阿野表示,自己能参与文创项目,过上向往已久的田园生活,得益于当地的政策。为了给文创项目落地创造场地条件,明月村整合出两类土地:一是租赁村民闲置的宅基地,二是将187亩土地规划为商业用地进行拍卖。

  阿野属于租户,经营着一间咖啡馆和一家民宿。2016年,他租下了闲置的院落并着手进行改造,期间还能得到明月村的改造补贴。经他设计改造后的院落,保留着质朴的乡村风貌。

  在规范院落改造、保护原有的乡村风貌方面,成都市崇州道明镇竹艺村制定了“四原四不”规定:原生态、原住民、原住房、原材料;不大拆大建、不挖山填塘、不过度设计、不冒进求洋。“新村民”马嘶正是这一规定的践行者。他所创办的“三径书院”,基本保留了被租用院落的原貌。

  竹艺村在招募“新村民”时,要求“新村民”提方案,只有适合当地文化挖掘,与竹艺村发展理念相契合的方案才能通过。马嘶的设想,就是打造一个集图书阅读、乡村讲堂于一体的文化平台,“做书院能带来文化资源,搞文化互动。”而他自己,也是一位喜欢文学、喜欢搞诗歌创作的青年诗人。

  擦亮生态名片,留住乡情乡韵

  一半是书院,一半是田园,古色古香,自然恬静……

  借助于清新脱俗的建筑风格和朴素典雅的阅读环境,“三径书院”吸引着众多游客。他们中有很多人,都是带着孩子来这里做作业,一些学校也会把课堂搬到书院,让孩子感受乡村、感受自然。

  诗人大多都有着浓厚的乡土情怀,喜欢乡野中的自然山水。同样身为诗人的阿野,已经为明月村的景色写过不少诗篇,其中有两句诗最能表达他的心愿:我把余生交给土地,正如我把爱情交给自然。

  迷人风光,心向往之。近年来,明月村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注重挖掘历史文化资源,以文化艺术创新为核心,实现了农商文旅融合发展,塑造了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形态。

  良好生态环境是农村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要让良好生态成为乡村振兴的支撑点。大批“新村民”在良好生态中安居乐业的同时,也提升着村民的生产经营理念,帮助村民销售生态农产品。

  双丽今年的任务是鼓励更多村民从事生态农业。现在村民种地打农药的少了,用有机肥的多了。她为改变村民传统种植观念所做的努力颇有成效。她现在不愁农产品没有销路,而是担心供不应求。

  “从最开始10多亩,到如今6000多亩,明月村的雷竹种植已成规模,实现了农业发展和村民创收。下一步,要带动更多村民采用有机生态的方式种植雷竹。”明月村村委会主任吴俊江说。当被问到“是否担心‘新村民’会离开”时,吴俊江自信地说:“环境做好,生态搞好,他们就会留下来。”

+1
【纠错】 责任编辑: 邱丽芳
新闻评论
加载更多
深夜巡查确保春运安全
深夜巡查确保春运安全
春节红灯笼小年夜点亮长安街
春节红灯笼小年夜点亮长安街
春运路上的藏族姐妹
春运路上的藏族姐妹
忙碌的临客餐车
忙碌的临客餐车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13261124044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