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呼和浩特1月30日电 题:庙屯村新事:“积分”唤起村民“精气神”
新华社记者朱文哲
“李文林分红15950元,宝玉民分红11239元,李喜军分红4038元,李建国分红3365元……”农历小年这天,在庙屯村的合约食堂里,当驻村第一书记侯晓霞宣读2018年度村集体公司分红时,村民听得聚精会神,生怕会有一个数字没听清。
庙屯村位于内蒙古通辽市奈曼旗白音他拉苏木,是一个以蒙古族村民为主的自然村。过去的庙屯村穷出了名,沙窝地、土坯房、黄土路,雨后连农用车都会陷车,日子过得穷苦。2016年,当地政府将庙屯村整村就近新建,村民搬入砖瓦房,村里修好了水泥路,全村旧貌换新颜。
由于距离旗里近年开发的沙漠景区不远,在苏木政府带领下,把庙屯村打造成具有浓郁民俗风味的旅游度假村,成立了村民集体公司,吸引土地、牲畜、劳动力入股。从此,庙屯村人走上一条农业种植、畜牧养殖和民俗旅游三合一的脱贫致富路。
新生活,新路子,让“脑洞大开”的庙屯村人停不下来。紧接着,村干部研究制定“积分”制度:孝老爱亲加分、美化庭院加分、热心助人加分、集体劳动加分;如果出现酗酒闹事、邻里不和、大吃大喝等陋习,就会相应扣分。年终岁尾,村集体公司分红时,积分是重要的奖罚依据。
“2018年,我把家里的5亩地入股,每亩分红673元,这比自己种地多出不少呢。”65岁的村民李建国说。2016年,他家被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用扶贫资金买了1头牛。养牛、赚积分、分红,成了老两口晚年生活的新方式。2018年底,李建国一家脱贫。
现在,李建国每天早起,都要把小院打扫一遍。他说:“一开始是怕村里扣分,后来养成了习惯,每天到点就要去扫地,院子干净了自己心情也好了。”
推行“积分”后,庙屯村的村风村貌焕然一新。村民王金燕说,村里再没听说酗酒打架的,邻里乡亲更亲切,自己在外打工看着特别眼馋,今年想回来和大家一起干。“前段时间有亲戚来看我,车在村里开了一圈又开回了村口,以为走错了地方。”
小年夜,村民集体吃饭,总共下了5000多个饺子,酸菜馅、芹菜馅、猪肉馅……应有尽有,食堂里热气腾腾,其乐融融。
侯晓霞说,为了准备这桌“年夜饭”,村民自发组织在一起包了3天的饺子。大家形成了好习惯,都想为村里做一点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村民的集体感和荣誉感越来越强。
-
大数据"坑熟客",技术之罪需规则规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质量发展,怎么消除“游离感”?
2018-03-02 08:58:39
-
学校只剩一名学生,她却坚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变动!骑共享单车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楼市会有哪些新变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