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正文
康庄村里话小康
2019-01-31 18:08:09 来源: 新华网
关注新华网
微博
Qzone
评论
图集

  新华社南昌1月31日电(记者熊家林)在康庄村几个村组采访完后,远山已显出黛色。第一书记王中华提议去刚刚脱贫的“牛哥”家歇歇脚。

  “牛哥”本名刘雪元,是江西省彭泽县康庄村有名的养牛大户。如今,人们称刘雪元“牛哥”又多了一层意思:“他在脱贫中表现出的精气神让人称牛。”

  刘雪元50岁出头,个子不高,皮肤黝黑,笑时露出一口大白牙。他把门口看热闹的乡亲们和记者一起迎进家门,拿出为过年置办的坚果,大家围着桌子坐下,话题就从“牛哥”卖牛说开了。

  10多年前患上重病,刘雪元被迫变卖了家里仅有的两头牛,还背上了不少外债。5年前,他又被确诊为淋巴癌,本就一贫如洗的家庭再受重创。

  他说:“那时家里两个小孩还在读书,我心里就想着要赚钱把孩子培养出来,干起活来就忘了生病,做完化疗一周后就下地去收棉花。”

  2016年,康庄村开始开展精准扶贫工作,驻村帮扶队鼓励贫困户发展产业,看刘雪元有养牛技术,便给他送来一头牛,并安排技术员定期上门查看。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帮扶单位后来又筹资4万元给刘雪元建了牛棚,打了口取水井。

  刘雪元说:“现在我有大大小小17头牛,牛喂肥了,钱包也鼓了。几个月前我提交了脱贫申请书,好的政策留给其他人用。”刘雪元准备过年后把牛增加到20头,再拉周边村庄的养牛户成立合作社,带着大伙一块干。

  天完全暗下来,屋里气氛暖洋洋的。坐在“牛哥”旁边的刘汉胜接过话头说:“咱村里帮扶干部办法多,不光能带有技术的‘牛哥’赚钱,我这样没技术缺劳力的也能发展产业。”

  今年65岁的刘汉胜,去年患病导致腿脚有些不便,家里都靠老汉一个人撑着。他说:“以前侍弄两亩棉花地,一年只能收几百块钱,眼看着孙子要读书,那时真急得跳脚。”刘汉胜体弱不能干重活,后院竹林是天然的圈养场所,帮扶队送来50只半大的鸡苗,并叫他参加村里的技术培训。

  “我学得慢,村里培训班上了十几次才弄懂怎么照料鸡仔,养大以后合作社还回收,不愁卖!”随着规模逐渐扩大,刘汉胜开始自己想门路,把鸡蛋用纸盒包装好卖到集市上,去年养殖收益达到近两万元。

  2018年,康庄村脱贫摘帽,贫困发生率降至1%,许多贫困户在家门口拥有了产业。采访结束后,王中华领路来到村部,驻村工作队宿舍就在村支书办公室隔壁,透过窗口,可以看到路灯下停着不少私家车,一些大门上喜庆的“福”字格外醒目。

+1
【纠错】 责任编辑: 郝多
新闻评论
加载更多
与高铁“赛跑”的外卖小哥
与高铁“赛跑”的外卖小哥
大熊猫宝宝贺新春
大熊猫宝宝贺新春
踏雪赏梅
踏雪赏梅
首都70年影像记忆
首都70年影像记忆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1011124071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