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正文
“最北养老院”里的“家”与“春”
2019-02-03 15:42:12 来源: 新华网
关注新华网
微博
Qzone
评论
图集

  新华社哈尔滨2月3日电 题:“最北养老院”里的“家”与“春”

  新华社记者王春雨、杨喆、齐泓鑫

  “多好,多喜庆!”看着刚刚贴到“家”门上的春联,76岁的张亚琴老人脸上洋溢着笑容。

  张亚琴的“家”,在我国“最北养老院”——漠河养老养生院,她和老伴王世昌在这里已经生活了8年。

  上联“家顺事顺人和顺”,下联“财来福来平安来”,横批“迎春接福”。望着贴好的春联,82岁的王世昌没有说话,脸上挂满了笑容。

  回家过年,承载着中国人最朴素的乡情。家是什么?福在哪里?这些简单的问题,对于王世昌和张亚琴来说,却显得有些沉重。他们没有子女,年轻时靠赶马车拉木材为生,以为会在漂泊中过完此生。

  让他们未曾想到的是,2011年,在这个“最北养老院”里找到了“家”。

  “早饭有鸡蛋豆浆、午饭晚饭有荤有素,过生日有蛋糕寿面,穿的衣服值好几百元,真是吃穿不愁。”王世昌颤抖着双手说。

  “千言万语就是感谢党的好政策,这儿就是我们的家。”张亚琴一边说一边红了眼眶。

  地处大兴安岭深处的漠河市位于中国最北端,冬季气温常低于零下40摄氏度。在漠河养老养生院里,特困供养老人有20人。漠河市民政局局长顾影说,这些老人全部由政府兜底供养,老人不用花钱。

  漠河养老养生院医养中心负责人姜洋介绍说,高寒地区老年人常有心脑血管、糖尿病等疾病,漠河市探索“公建民营,医养结合”的养老模式,专业医护人员每天定时查房、发药,老年人不用出养老养生院就可以得到医疗服务。

  今年94岁的谢文章是院里年纪最大的老人。一周之前,他突发疾病,意识模糊。经过医护人员的细心治疗,如今他已恢复了许多。“待我可好了,和我孩子一样。”谢文章拉着工作人员的手说。

  “做这份工作,最重要的是责任心。”漠河养老养生院工作人员张淑清说,对待住院老人就得像孝顺父母一样,必须要耐心、细心。“都说老小孩儿,有的老人晚上还想出去溜达,我们就得把他们看好。”

  我国民间有“二十八,把面发”的民谣。农历腊月二十八,养老养生院里的厨师发了面,做好了香喷喷的饼,端上了老人们的餐桌。

  “你们也一起吃,我们这儿的菜可好吃了。”张亚琴招呼着记者,就像主人招呼客人一样。

  养老养生院食堂门前是面积约900平方米的室内广场,广场里种植着各种绿色植物,一些老人在其间散步,墙上写着: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

  这一天,漠河市的最低气温达到了零下41摄氏度,养老养生院里温暖如春。

+1
【纠错】 责任编辑: 郝多
新闻评论
加载更多
一周看天下
一周看天下
动物园里的“饺子”大餐
动物园里的“饺子”大餐
赶大集 办年货 迎新春
赶大集 办年货 迎新春
滇池湿地冬日美
滇池湿地冬日美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10111240836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