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兰州2月8日电 题:一牛三犊报春来:新脱贫户马么乃的新春喜事
新华社记者 屠国玺、成欣
新春时节传来喜讯:新脱贫户马么乃家的一只“扶贫牛”诞下三只壮实的牛犊。这让马么乃高兴得合不拢嘴,喜讯也很快传遍整个村庄。
马么乃家位于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是国家级贫困县,也是甘肃省脱贫攻坚的重点县。前几年,马么乃一家是建档立卡贫困户。
“俗话说:雌牛生雌牛,三年五头牛。”邻居马进良是村里养牛的老把式,却也没见过“一牛生三犊”的情况。“前些阵子我看他家的母牛肚子不一样,怕是双胞胎,今天产下来更是意外,一牛三犊,这是村子里从没听过的奇事。”
养牛前,马么乃一家靠种地为生,但种的小麦和油菜刚够自家吃。为了生计,他在农闲时节外出打短工,但“收入却始终游荡在贫困线下”。他家堂屋里最醒目的地方张贴着女儿的奖状。“全家过好日子的希望都寄托在子女身上,总觉得自己这辈子就这样了。”
脱贫攻坚帮助他把命运重新掌握在自己手中。结对帮扶的乡村干部一次次往他家里跑,帮他出主意,帮他解决难题。得到许多关照后,他终于换了想法,下决心做些事。
2017年的一件事对马么乃影响很大。当地政府发放精准扶贫产业补助,帮他家购买了一头基础母牛,农技部门派专人指导他养殖。第二年,这头“扶贫牛”就产下一犊,半年后牛犊卖了7000多元。
马么乃回忆此事至今仍很兴奋。“生活有希望了!一定要干好!”
此后他仿佛变了个人:给牛喂药、打针、配料……从没养过牛的他一点点学起。由于经验不足,经常碰到养殖上的问题,他就向合作社里请来的畜牧专家虚心求教养殖技术,一心要把牛养出名堂。
“现在每天早上五点多就醒来,看到满圈的希望,浑身是劲。”指着牛棚里大大小小的8头牛,马么乃掰着手指开始算账了:顺利的话,今年可以出栏5到6头牛,销售收入5万多元,除去成本,利润3万元左右。“没想到我这个小农民也可以变身产业户了!” 马么乃高兴地跟记者说,2018年10月,全家人彻底告别了贫困。
积石山县畜牧局副局长张天昌介绍,近几年积石山县大力推行“粮改饲”,农户分散养殖和专业合作社养殖共同发展,全县牛养殖数量和收益实现了较大规模增长。贫困户通过政府的牛产业扶持奖补,家家都有增收渠道,户户收入都有增加。
抱着小牛犊,马么乃思忖着,开春能不能购置更多基础母牛。他还有一个新年愿望:希望今年能给村里也做点事,把养牛技术传授给和他条件类似的村民,一道共同致富。马么乃说:“现在政策这么好,只要不等不靠,踏踏实实地干,总能过上好日子。”
-
大数据"坑熟客",技术之罪需规则规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质量发展,怎么消除“游离感”?
2018-03-02 08:58:39
-
学校只剩一名学生,她却坚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变动!骑共享单车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楼市会有哪些新变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