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郑州2月16日电(记者韩朝阳)春节前夕,54岁的河南省西峡县军马河镇长探河村农民费保新原计划到深圳过年,“儿子在深圳安了家,年年打电话让我们两口子去过年,年年都去不了。” 费保新说,让他放不下的是村里春节要开演的戏班子。
原来,位于伏牛山深处的长探河村有一个农民业余剧团,近70年来一直坚持在春节期间为周边村民义务演戏。“剧团只有26个人,费保新是主力,他走了这戏台子就难搭起来。”剧团团长宋运玲说。
春节前一个月,村里的老人们就开始向宋运玲打听春节唱戏的事。“老人们反复叮嘱,几十年没断过,今年可不敢不唱。” 宋运玲说,生活在距离西峡县城约70公里的大山深处,逢年过节,自发组织唱大戏是村里的传统,也是村民们都盼望的事。
说起剧团的起源,78岁的老演员吕长安说,新中国刚成立那会儿,山里沟沟岔岔,交通闭塞,长探河村是周边村子的中心,也有唱戏的传统,当地政府组织剧团唱戏,吸引附近的村民来看戏,期间方便宣传法律、政策,就这样剧团正式开了头。
14岁开始参与剧团的演出,如今82岁的李天经老人是剧团早期的演员,他现在仍是剧团的忠实拥护者。“两年前我还能上台露两手,现在年纪大了,只能坐在戏台下面捧场了。”李天经介绍,农忙时种庄稼,逢年过节登台演戏,从他学戏开始,演员和乐手都是自己置办服装道具,没有谱子,没有剧本,口耳相传,“老唱家唱一句,跟着学一句,听得多了,就咿咿呀呀唱起来。”长探河村的“草台班子”就这么传承了近70年。
50岁的刘廷献15岁就跟着老唱家学戏,平时他和妻子在家里种香菇,每年收入7万元左右,逢年过节就组织大伙儿登台演出,“一年唱40多场戏,缺了戏,过节没气氛,过年没年味儿。”刘廷献在改革开放初期,剧团最红火的时候参与演出,当时他是剧团的小演员,30余年过去了,他现在仍是剧团的主力,“现在年轻人走出大山的多,剧团缺新人,延续上有困难。”
“现在生活好了,家家户户都忙着挣钱,娱乐方式也多,但只要有演出,大家都能放下手里的事来戏台。”宋运玲也说不清剧团坚持演出的原因,“我们从小就看着老一辈的戏长大,现在凭感情也得把戏唱下去。”除了演传统曲剧剧目,近年来,剧团还新编了不少戏曲小品,如《贫困户张来发脱单记》《好媳妇》,“都是身边的事,能教化人。”宋运玲说。
元宵节即将到来,长探河村农民业余剧团还要继续筹备节日演出。“只要这些老伙计还在剧团,这戏台就搭得起,这戏就停不了。”费保新说。
-
大数据"坑熟客",技术之罪需规则规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质量发展,怎么消除“游离感”?
2018-03-02 08:58:39
-
学校只剩一名学生,她却坚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变动!骑共享单车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楼市会有哪些新变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