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7日,故宫博物院发布公告,邀请各界代表参加“紫禁城上元之夜”文化活动,这也是北京故宫首次晚间对公众预约开放。观众可参观“紫禁城里过大年”展,还可以观赏到通过艺术灯光投影于建筑屋顶上的《千里江山图卷》等绘画作品,在故宫过一个不一样的“文化元宵节”。
近年来,“博物馆里过大年”日益受到广大游客和市民的喜爱。据中国旅游研究院(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调查,今年春节期间参观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和科技馆、历史文化街区的游客比例分别为40.5%、44.2%、40.6%和18.4%,观看各类文化演出的游客达到34.8%。
“对知识的渴求与自觉地探索,是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进步的象征。过节方式的转变,恰恰体现了国人对知识和文化的尊重,以及对自身未来发展的美好愿景。”国家博物馆(以下简称国博)开设的 “亥岁祯祥——2019新年迎春书画展”策展人杨莹露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说。
今年春节,从正月初一到初六,国博的总参观人数突破了36万人次,单日的参观人数和总人数都刷新了纪录。
人气旺的不只是国博。来自国家图书馆的数据显示,据不完全统计,除夕到初六, 该馆到馆总人次突破12万,相对于2018年春节期间的5万余人次,同比增长140%。
十五之前都是年,“博物馆里过大年”的热度在正月初六以后仍在持续。杨莹露表示,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在假期扶老携幼地来到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反映出了人们对知识的渴望。特别是在对下一代的培养中,越来越多的家长愿意而且支持孩子多走进博物馆、图书馆,让孩子得到历史与文化的熏陶。
国博“虎鎣:新时代·新命运”展览副策展人刘钧认为,全国各地有大量观众选择到博物馆里过文化年,这一方面表明,近年来人们的文化消费呈现多层次、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博物馆热逐渐成为新时代中国文化发展新的亮点;另一方面,博物馆自身也锐意进取,深挖改革红利,通过举办特色展览、提升接待服务水平,力求满足人们新的需求。
越来越多的人在假日走进博物馆,也给博物馆的接待能力和展陈设计等带来了更大的挑战。杨莹露表示,面对观众日益强烈的文化需求,国博将在展览与传播上不断完善,满足不同知识结构观众的观展需求。同时,打破单一的展示方式,探索不同的科技手段,让观众在多元的观展体验中获得知识。此外,还将充分利用网络与科技的传播手段,加强展览的在线展示,让无法及时来到现场的观众足不出户也能感受到展览的魅力。
-
大数据"坑熟客",技术之罪需规则规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质量发展,怎么消除“游离感”?
2018-03-02 08:58:39
-
学校只剩一名学生,她却坚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变动!骑共享单车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楼市会有哪些新变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