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正文
“点沙成金”:阿拉善奏响绿色发展新乐章
2019-03-13 14:10:45 来源: 新华网
关注新华网
微博
Qzone
评论
图集

  新华社呼和浩特3月13日电 题:“点沙成金”:阿拉善奏响绿色发展新乐章

  新华社记者殷耀、勿日汗、于嘉

  放眼茫茫戈壁,一棵棵梭梭、白刺簇拥着随风摇曳,一片片绿洲抵挡着风沙,护佑着家园……

  沙化土地面积相当于两个浙江省的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近年来,将特色沙生植物产业与生态建设相结合,极大调动了全民参与生态建设的积极性。今日阿拉善,绿色接天,美丽绵延。

  地上保生态 地下见效益

  早春时节,记者来到阿拉善盟巴彦浩特镇西部的肉苁蓉科研示范区沙生植物园,只见一片片梭梭林迎风而立。工作人员说,这些梭梭很不一般,根部嫁接了肉苁蓉种子。肉苁蓉为依附植物,其最好的“伴侣”就是梭梭。

  据了解,这些梭梭从栽植到成长3年后,在离梭梭0.5米至1米的地方打一个直径30厘米、深约1米的坑,放进土肥和肉苁蓉种子,诱导肉苁蓉寄生在梭梭发达的根系上,汲取营养和水分。一些地方用同样的方法,让中药锁阳寄生在固沙植物白刺根部。

  阿拉善盟科技局局长王柱芳说,种植梭梭等固沙灌木后,再嫁接肉苁蓉和锁阳,既能“添绿”又可“添金”,地上获得生态效益,地下实现经济效益。

  阿拉善盟生态环境恶劣,境内分布巴丹吉林、腾格里和乌兰布和三大沙漠,沙化土地面积近20万平方公里,占全盟国土面积的70%以上,是我国沙尘暴西北路径的主要通道和策源地。

  为改善生态环境,近年来,当地把发展特色沙生植物产业作为一项重要的生态建设措施,调动了企业、社会团体、农牧民参与生态建设的积极性。目前,非公主体人工造林面积已占全盟人工造林面积的90%以上,成为生态建设主力军。

  如今,阿拉善盟荒漠化、沙漠化面积分别比2009年减少3880平方公里和5620平方公里;沙尘暴天气已由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年平均14天,减少为近5年的年平均3.5天。

  沙窝生“金蛋” 牧民乐开颜

  眼下正是播绿时节。60岁的郭新军在上万亩的梭梭林旁种植梭梭苗,他笑着对记者说:“这片林子是我家的‘金蛋蛋’,能挡风沙,还能挣钱。”

  郭新军是阿拉善左旗吉兰泰镇哈图呼都格嘎查的牧民。20世纪90年代之前,他家附近满是沙丘,牧草和天然梭梭林退化厉害。

  这些年,在政府的鼓励下,为改善环境,郭新军将学来的肉苁蓉嫁接技术付诸实践,很快尝到了甜头。他还积极响应退牧政策,把家里300多只羊、70多峰骆驼处理掉,专心种梭梭,嫁接肉苁蓉。

  去年,郭新军一家收获3000多公斤肉苁蓉,纯收入超过15万元,是过去放牧收入的5倍。他还成立了专业合作社,吸引40多户牧民加入。

  目前,全盟梭梭种植面积达577万亩,嫁接肉苁蓉70.85万亩,年采集肉苁蓉1300吨左右;白刺种植面积305万亩,嫁接锁阳23.5万亩,年产干锁阳2000吨左右。

  如今,总人口24万的阿拉善盟,从事沙产业的农牧民超过2万人,农牧民沙产业经营性收入占纯收入的40%左右。近5年来,阿拉善盟成长起60多家沙产业企业,开辟出农牧民增收新路子。

  科技作支撑 健全产业链

  科技支撑力度不足曾是阻碍沙生植物资源产业化的最大瓶颈。近年来,阿拉善盟联合国内21家科研院所、10所高校、30家企业,聘请多位国内外院士,攻关特色沙生动植物产业关键技术、产品研发、科技成果转化等课题,已研发新产品60余种,申请发明专利37项,制定技术、产品标准35项。

  阿拉善盟科技局介绍,近几年,当地多家企业与多所科研院校合作成功分离提取了肉苁蓉、锁阳所含有效成分,研制出多款保健产品。阿拉善金沙苑生态集团等3家龙头企业已产出苁蓉酒、苁蓉养生液等20多种产品,形成集种植、加工、生产、销售于一体的沙生植物产业链。

  阿拉善尚荣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王磊说,公司推出的肉苁蓉和锁阳切片、苁蓉普洱茶、苁蓉咖啡等产品已销往北京、上海、广东、香港等地,逐步改变了当地肉苁蓉市场以原材料输出为主导的局面。

  阿拉善,为我国西部生态脆弱区探索出一条特色沙产业与生态建设相结合的绿色发展之路。

+1
【纠错】 责任编辑: 张樵苏
新闻评论
加载更多
春花烂漫映峡江
春花烂漫映峡江
春季花争艳
春季花争艳
北京:春意盎然
北京:春意盎然
乡村文化礼堂举办春季“兰花大会”
乡村文化礼堂举办春季“兰花大会”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7651124230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