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正文
300次!长征火箭“百发批产”开启新“长征”
2019-03-26 10:51:45 来源: 经济日报
关注新华网
微博
Qzone
评论
图集

  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等待发射。高 楠摄 (中经视觉)

  站在300次发射历史节点,正式步入“百发批产”阶段

  长征火箭开启新“长征”

  从无到有,从第1次到第300次,长征系列运载火箭逐步具备了发射任意地球轨道有效载荷能力,入轨精度处于国际先进水平。站在300次发射的新起点上,长征火箭将持续开展技术创新、进一步提升基础能力,更好满足国民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的需要,实现中国航天的高质量发展

  日前,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点火起飞,成功将中星6C卫星送入太空。中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发射次数也正式刷新为“300”。

  300次发射的历史新节点见证了我国运载火箭从无到有,从串联到捆绑,从一箭一星到一箭多星,从发射卫星到发射载人飞船和月球探测器,从现役运载火箭到新一代运载火箭等一系列重大跨越……这一切还要从49年前梦开始的地方说起。

  运载能力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1970年4月24日,我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为继苏、美、法、日之后第5个把卫星送上天的国家,正式跻身“太空俱乐部”。新中国在逐梦太空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而托举着卫星腾空而起的正是我国第一枚运载火箭——长征一号。

  “彼时,我国运载火箭的运载能力还只有300千克。2016年11月3日,长征五号运载火箭首飞成功,我国运载火箭近地轨道和地球同步转移轨道的运载能力分别达到了25吨级和14吨级。”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宇航部部长尚志告诉经济日报记者。

  40多年间,长征火箭的运载能力提升了数十倍。“卓越的性能优化还体现在火箭的个头上。”航天科技集团一院院长郝照平介绍,以长征五号运载火箭为例,首次采用5米直径大型箭体结构,而在此之前我国火箭的直径一般都是3.35米。别小看这1.65米的延伸,却是火箭实现运载能力重大跨越的基础。

  凭着一往无前、锐意创新的勇气,长征五号突破了12项重大关键技术和247项关键技术,不仅使我国整体火箭技术能力进入国际先进行列,也带动了国内工艺、工业制造水平的大幅提升。

  直至今日,长征火箭“家族”先后有17型基础级和5型上面级火箭投入使用,这其中既有液体火箭也有固体火箭;火箭构型既有串联也有并联,形成了重、大、中、小型系列化型谱;发射方式既有固定和移动发射,也可在陆地和海洋发射;运载能力覆盖高、中、低轨,具备发射任意地球轨道有效载荷能力……家族成员们各显神通,成功将506个航天器送入预定轨道,不断满足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需求。

  载人航天、月球探测、北斗卫星导航、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一项项重大工程任务顺利实施的背后,都有赖于一发发“金牌”火箭打下的牢固根基。

  “目前,长征火箭的运载能力和入轨精度均处于世界先进水平,已成为中国第一、世界知名、在国际高科技产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航天科技集团董事长吴燕生说。

  高密度发射实现常态化

  回望过去,长征一号运载火箭的首飞也是当年唯一的一次航天发射。而到2018年,长征火箭年发射连续成功次数达37次,首次独居世界航天发射次数年度第一位。

  数据显示,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实现首个100次发射用时37年,出现在2007年6月1日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发射鑫诺三号卫星,年均发射2.7次;第二个100次发射用时7年多,出现在2014年12月7日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中巴资源卫星04星,年均发射13.3次;第三个100次发射仅用时4年多,年均发射23.5次。

  每个100次发射时间间隔缩短,意味着长征火箭高密度发射已实现常态化。“过去火箭一年也就发射两三次,现在能做到一年发射十几次、几十次,充分体现了中国航天发射能力与科技水平的飞跃。”航天科技集团一院长征三号乙遥五十四火箭总指挥金志强告诉记者。

  为了适应高密度发射,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提出火箭去型号化、去任务化管理理念。通过开展多个火箭构型部段级、单机级产品的统型工作,增强产品的通用化水平;从设计上变“定制火箭”为“通用火箭”,以提高火箭对不同任务的适应性,将一发火箭任务调整周期由原来的18个月降低至5个月。据统计,长征火箭300次发射的成功率约为96%。

  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至中期,随着新型号研制持续增多,发射任务不断增加,长征系列火箭出现了多次质量问题。但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高级工程师鄢利清看来,经历挫折和失利之后,中国航天建立起延续至今的庞大而严密的质量管控体系,已成为火箭发射高成功率的重要保障。

  1995年发布的技术归零五条在实施中要求“定位准确,机理清楚,问题复现,措施有效,举一反三”,随后又发布质量问题管理归零五条,最终形成“双五条”归零标准。“以前我们可能要用1年多时间才能定位系统故障出在哪里,现在一般用几个月,有时10多天就能归零。”鄢利清说。

  如今,精细化航天质量管理还有升级版。金志强介绍,团队专门围绕风险控制、量化控制以及产品最终状态确认等方面开展了28项专题质量管理工作,以安全、可用、可靠的方式确保长征火箭完成发射任务。

  逐梦太空深掘无限可能

  高可靠性、高安全性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让国人圆了太空梦想;更加多元、可持续发展的火箭技术开发和市场资源探索,也使得中国火箭事业经营得有声有色。

  绿色环保是中国航天人将运载火箭技术转为民用的一个关键词。依托运载火箭发动机燃烧技术,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自主研发的航天粉煤加压气化炉可将煤炭利用率从30%提高到90%以上,一台炉日处理煤高达3000吨,该产品已占据国内粉煤气化市场份额的50%以上。

  为了让航天与老百姓的生活联系更加紧密,航天科技集团正在打造全新的航天产业运营模式“航天+”,逐步实施“太空车”“太空星网”和“亚轨道飞行体验”等面向大众的商业航天计划,同时发布“太空速递”网站,为全球小卫星客户提供便捷、优质、个性化的小卫星搭载服务。

  我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已正式步入“百发批产”阶段,一个新的火箭发射高峰期即将到来。目前,长征六号甲、长征七号甲、长征八号等新一代中型运载火箭正在按计划开展研制工作;近地轨道运载能力最大的新一代运载火箭长征五号乙已进入试样阶段,将承担空间站舱段发射任务;重型运载重大工程实施方案论证全面展开,预计于2030年左右首飞。

  未来,随着新一代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快速发展,新老火箭将实现全面交替,我国运载火箭水平将再次实现新跨越。与此同时,中国航天进出空间和空间运输方式也将实现由一次性使用向重复使用、由单一航天运输向航天运输与空间操作相结合等重大突破。

  “我们还将通过持续技术创新与基础能力提升等措施,不断做大做强‘长征’品牌,构建‘技术先进、成本优化、产品可靠、测发一流’的新一代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型谱,满足国内外各种卫星发射需求,实现中国航天的高质量发展。”吴燕生说。(记者 郭静原)

+1
【纠错】 责任编辑: 邱丽芳
新闻评论
加载更多
苗山脱贫影像志——苗乡女的读书梦
苗山脱贫影像志——苗乡女的读书梦
福鼎茶乡迎来白茶开茶季
福鼎茶乡迎来白茶开茶季
花开映坦途
花开映坦途
合肥:安全教育进校园
合肥:安全教育进校园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13261124283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