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正文
“国医大师”唐祖宣:六十年行医基层,让中医药深入人心
2019-04-01 22:26:27 来源: 新华网
关注新华网
微博
Qzone
评论
图集

  新华社郑州4月1日电 题:“国医大师”唐祖宣:六十年行医基层,让中医药深入人心

  新华社“中国网事”记者刘怀丕

  77岁高龄还每年有一半时间出差讲学交流、为发扬光大中医药事业奔走呼吁,节假日不休带弟子出版学术专著60多部……河南省邓州市中医院院长唐祖宣在基层行医60年,多年坚持下乡义诊,致力于发扬光大中医药。

  “想发财,别学医”

  说起唐祖宣,很多人都提起他说的一句话:“想发财,别学医。”有病人辗转几十里过来看病,即使有再重要的事,唐祖宣都会二话不说先看病。“来找的都是病人,得给看,这是医生的本分。”

  有病人告诉记者一件往事:邓州市一位患者牛得居20多年前患上脱疽,到医院治疗被告知需要截肢,因为缺钱只好回家硬扛。唐祖宣下乡义诊时,看到牛得居的一条腿已烂得露着骨头,立即安排他住院。得知老牛家贫,不但不收费,还号召为他捐款。

  唐祖宣对周围血管疾病的研究造诣颇深,曾研制新药,几年前还被评为“国医大师”。无论多忙,这些年,他一直坚持出诊,给老百姓看病。名医专家挂号费一般很贵,唐祖宣多年来却从不收挂号费。

  这些年,唐祖宣坚持下乡进村义诊。他说,作为一名在基层工作的老中医,平时接触的农民多,要服务好百姓,让中医药更加深入人心。

  “有教无类”

  在唐祖宣的弟子中,有500多名有一技之长的民间中医,更有130多名博士生导师、主任医师、医院院长,还有来自美国、瑞典、加拿大等国家的中医专程前来拜师。

  67岁的宁夏银川中医刘道源,出生于中医世家,自小喜爱中医典籍。他拜唐祖宣为师后,经常收到老师寄来的书籍。刘道源对中医古方多有心得,但因为学历不高,虽有写书念头,一直却不敢下笔。

  “老师经常打电话教我应该在哪方面多学习,得知我有写书的念头,他就用自己自学出书的经历鼓励我。”刘道源说。在老师的指导下,他终于鼓起勇气,写出了一部100多万字的书。

  “我收徒弟遵照孔夫子有教无类的原则,不设教条门槛。”唐祖宣说。

  来自西非国家马里的中医学博士迪亚拉在2015年拜唐祖宣为师。他说,跟着唐老师不仅要学精湛的医术,更要跟着学习高尚的医德,尤其是唐老师多年来不收挂号费的举动令人钦佩,理解了学医先学德的道理。

  唐祖宣鼓励弟子们把经验教训写出来传于后世。从20世纪80年代出版第一部学术专著《脱疽》以来,唐祖宣带领弟子已出版学术专著64部,共计4200多万字。

  “病房也是民情现场”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唐祖宣先后担任邓州市、南阳市、河南省人大代表,还曾当选多届全国人大代表,为国家发展建言献策。

  “当代表30多年,医院就是我的会客厅,办公室就是我的接待室,病房就是我了解民情的现场。”唐祖宣说。

  在担任全国人大代表期间,唐祖宣积极关注中医、中药分家管理和中医药立法进程等问题,为此建言献策。

  “中医药法及各项配套政策正式实施了,今天,中医药迎来了发展的新机遇。”唐祖宣说。

  有人为他赋诗:国医大师起寒门,仲景故里育斯人;奋起辉映杏林暖,进取博得满园春;六十年医潜乡里,五届人大跃国门;仁术良方济当世,灿烂巨著启后人。

  “我一辈子做了两件事,一是当中医大夫,二是做人大代表,都是在为发扬光大中医药事业努力。”唐祖宣说。

+1
【纠错】 责任编辑: 邱丽芳
新闻评论
加载更多
江苏泰州:千垛菜花引客来
江苏泰州:千垛菜花引客来
外国友人“穿汉服 赏春色”
外国友人“穿汉服 赏春色”
贵州余庆:抢采“明前茶”
贵州余庆:抢采“明前茶”
湖南湘西:赶“桃花会”享春光
湖南湘西:赶“桃花会”享春光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13261124313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