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上海4月4日电(记者杜康)沪郊崇明区居民居住分散,尤其是农村地区,生活污水集中处理面临问题。污水不能被有效处理,排放后会对周边河道水质造成影响。如今,分散式污水处理装置提供了一种解决方案。
俯瞰上海崇明区陈家镇花漂村的一处生活污水处理点,处理点就建在村民居住区与河流之间(3月26日无人机拍摄)。新华社记者方喆摄
陈家镇花漂村的公共绿地上,一座身披彩绘外衣、占地约10平方米的小型“集装箱”伫立在花丛中,这其实是一座一体化生活污水处理站,日处理能力达到40吨,附近98户村民每天排放的30吨生活污水都由它来处理。
俯瞰上海崇明区陈家镇花漂村的一处生活污水处理点,处理点就建在村民居住区与河流之间(3月26日无人机拍摄)。 新华社记者方喆摄
“装置可大可小,十来户人家也可以用这种处理站。每家农户的厨房都配一个隔油池,洗手间配一个化粪池,废水再通过管道进入处理站。”花漂村党支部书记张锴敏说,“村子里一共有8个这样的废水处理装置。”处置后的废水达到“一级A”标准,“可达到灌溉标准”。据悉,整个陈家镇3月底全面消除了劣五类水体。
这是上海崇明区陈家镇花漂村一处生活污水处理点的生活污水处理设备,左侧可见处理前和处理后的水质对比(3月26日摄)。 新华社记者方喆摄
分散式的污水处理装置尤其适用居民居住分散的情况。崇明区水务局副局长许晓东介绍,崇明区很多村子,村民小范围的污水处置装备可以有效降低污水管网铺设成本,“从整个崇明区的情况来看,管道铺设加上污水处理站的总建设成本不超过人均2万元,后续运营成本平均每户每年两三百元。”
这是上海崇明区陈家镇花漂村的一处生活污水处理点,经过处理的生活污水达到标准后直接排入河流(3月26日摄)。 新华社记者方喆摄
“消除河道黑臭,一方面是消除‘面源污染’,不要在河边乱丢乱放杂物,更重要的是截污,把农民的生活废水纳管。”许晓东介绍,处置污水过程中,崇明区提出“建养一体”——项目的设计、施工和养护一体,由相关企业全面负责,解决以往“建养工作边界不清、责任追溯困难”等问题。
据悉,2016年底崇明区完成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不到4万户;2018年底,这一数字增至19.2万户,实现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全覆盖。
-
上海: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75%
3月22日是“世界水日”。据上海市水务局发布的最新消息,上海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已达到75%,农村地区污水随意排放的现象大为改观。2019-03-22 14:45:26
-
西藏投建49座污水处理厂保护“亚洲水塔”
记者从西藏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了解到,2019年西藏第一批25个污水处理项目已集中开工建设,至此已有49个项目正在建设。项目建成投用后,将有效改善西藏城乡污水处理落后的局面,进一步保护“亚洲水塔”。2019-02-21 17:13:49
-
大数据"坑熟客",技术之罪需规则规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质量发展,怎么消除“游离感”?
2018-03-02 08:58:39
-
学校只剩一名学生,她却坚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变动!骑共享单车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楼市会有哪些新变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