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南极长城站首任站长郭琨逝世
享年83岁 曾七下南极 亲历中国南极事业从无到有的辉煌阶段
长城站建设时环境十分艰难,郭琨席地而坐就餐。
4月5日,北京青年报记者从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获悉,中国南极考察事业的开拓者、原国家南极考察委员会办公室主任、中国南极长城站首任站长郭琨于2019年4月3日19时20分在北京逝世,享年83岁。
郭琨是中国南极考察事业的重要开拓者和代表人物之一,曾七下南极,两次荣立一等功,亲历了中国南极事业从无到有的辉煌阶段。
含泪退出国际会场
曾誓言“拼了老命也要建好站”
2017年4月,郭琨等59名同志被授 予“中国极地考察先进个人”荣誉称号。当年,82岁的郭琨曾在电视上分享他曾誓言“就是拼了老命也要把考察站建好了”的经历。
1983年9月,郭琨等一行3人以观察员身份第一次代表中国出席第十二次《南极条约》协商国会议,当会议讨论到实质性内容、进入表决议程时,会议主席拿起小木槌一敲:“请非协商国的代表退出会场!到户外喝咖啡!”因为当时中国没有在南极建立科考站,所以不仅无权参与表决,甚至在表决时需要回避。“当时我们含着眼泪离开了会场。”郭琨回忆,后来他跟团长说,不在南极建立我们自己的考察站,我绝不会再参加这样的会议。
1984年11月20日,一支由科学家、军人、记者、建筑工人、船员等591人组成的南极科考队从上海出发,奔赴南极,他们要在南极创建中国第一座南极科学考察站——长城站。郭琨就是这支将近600人科考队的队长。
长城站建成八个月后,郭琨参加第十三次《南极条约》协商国会议,26个协商国一致同意中国加入南极条约协商国。至此,中国在南极国际会议上有了话语权。
领军首次南极考察
用40天时间建成长城站
1984年11月,由郭琨率领的我国首次南极考察队乘坐的“向阳红10”号船和“J121”船远征南极。因为是首次南极考察,没有任何经验,出发时队员们都签下了“生死状”。
“向阳红10”出海不久就遭遇大风浪,队员们晚上睡觉还得把自己绑在床上,防止因船摇晃掉下来。
郭琨曾回忆,风助浪势,浪助船高,没坐过船的人大部分都受不了。有一个同志吐了十三次,最后四肢抽筋,吐的是黄水,几个同志摁着他,最后只能给他打点滴。
1984年12月30日15点16分,我国第一支南极科考队到达目的地——乔治王岛,而建站的挑战才刚刚开始。
因为“向阳红10”船既不是破冰船也不是抗冰船,这意味着科考队必须赶在南极夏天结束前完成建站并撤离。
为了建站,考察队中的科学家、机械师、后勤人员,都成了“建筑工”。他们住在尼龙充气帐篷里,在没有暴风雪的天气里,郭琨早晨四五点左右就开始挨个帐篷吹哨子、掀睡袋叫起床。郭琨曾回忆,建站的时候,帐篷里有一尺来厚的雪,早上起来个个都是雪人。“寒冷,饥饿,极其疲惫。”这是长城站建设者对那段时光最多的记忆。
长城站建设者们用了120个小时,把五百多吨物资全部运到建站的地点上。1985年2月14日,长城站仅用了40天就屹立在乔治王岛上。
中国科考站建设的速度着实让同行惊讶,同样是在南极建立考察站,波兰人用了三年多的时间。前苏联站站长对“中国速度”直呼不可能,还曾好奇地问中国队员:他们一天给你们多少钱?中国队员这样回答:我们不要钱也干!
4年后再建中山站
科考船再出征遇冰崩被困7天
长城站建立4年后,中国在南极圈内再建一座科考站——中山站。这个任务同样落在了郭琨的肩上。
当时,中国科技并不发达,要在4年内完成两座科考站的建设并非易事,其他国家断言:“中国想进南极圈建科考站,是要付出血的代价的!”郭琨不服输,1988年11月,满载着科考队员的“极地号”科考船从青岛港出发,再次驶向南极大陆。
1989年1月14日深夜,“极地号”突遇特大冰崩。郭琨曾回忆,当时翻下来的冰川离船的最近距离只有两三米,“我们进入了紧急战备,船员全部上甲板,好多队员穿上西服、刮了胡子、皮鞋擦得亮亮的,还有人写好了遗书,以为要船毁人亡了。船的周围被大小冰山包围,根本动不了了。”
“极地号”被困的第七天,包围船体的冰山出现了松动。郭琨曾讲述:“当时,在船的前方开了个30米的口子,大家下决心往外冲。仅仅两小时后,冰裂的口子又合上了。一直等到中山站建好后我们返程,那个口子也再没打开。”
1989年2月26日,中国第二座南极考察站——中山站全部竣工。
南极自然环境十分恶劣,中国科考队员的远征需要克服常人难以想像的困难。郭琨晚年腿脚完全不能走路,这跟他年轻时七赴南极,长期在极寒的地方工作有关。
新闻内存
郭琨一生主持策划了我国开展南极活动,从长城站、中山站的建设到“极地”号、“雪龙”号的装备,从我国南极考察科研计划的组织实施到参与国际南极事务推动我国加入南极条约,亲历了中国南极事业从无到有的辉煌阶段。
如今,我国在南极建立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和泰山站,在北极建立了黄河站,成为世界上为数不多同时实施两极考察的国家之一,中国还积极参与南极条约协商会议,成为北极理事会特别观察员国。(记者 熊颖琪 综合央视等媒体)
-
大数据"坑熟客",技术之罪需规则规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质量发展,怎么消除“游离感”?
2018-03-02 08:58:39
-
学校只剩一名学生,她却坚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变动!骑共享单车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楼市会有哪些新变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