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正文
大山里的“爱和小镇”:当乡村遇上艺术
2019-04-10 16:19:24 来源: 新华网
关注新华网
微博
Qzone
评论
图集

  新华社郑州4月10日电  题:大山里的“爱和小镇”:当乡村遇上艺术

  新华社记者王丁、桂娟、双瑞

  暮色四合,山谷里桃花、杏花和油菜的浓墨重彩暗淡下来,一串串大红灯笼亮起,映照出修葺过的豫西旧民居的模样。这座房子曾住着一对普通农家兄弟,现在成了文艺气息浓郁的三彩展览馆。

  夜色中,三彩釉画拼成的作品《八方门神》流光溢彩,由上千只陶碗组合的壁画《宙》大气磅礴,神秘图案“河图洛书”隐于三彩环境艺术《河洛》之中……小山村呈现出不逊色于专业殿堂的艺术之美。

  “回归自然,寻找艺术最本真的土壤,艺术也有了更大的舞台。”三彩展览馆的主人、55岁的中国陶瓷艺术大师郭爱和说,最初为寻求创作突破口在山村落脚,意外的是,艺术和乡村发生了更奇妙的化学反应。

  这里是河南省洛宁县罗岭乡前河村,它的另一个名字更为人熟知——“洛阳三彩陶艺村”,又称“爱和小镇”。经过艺术雕琢的山村,仍保留着醇厚的天然趣味,山间芳树遍植,传统民房、窑洞点缀其间,以陶缸为原料的创意作品随处可见,每年吸引数十万人前来观光。

  “过去村里坑坑洼洼,缺水少电,大家都住在破房里,除了电灯啥电器也用不上。”刚刚建了新房开餐饮店的前河村村民吉京涛回忆。洛宁属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交通闭塞的前河村更是养在深山人未识,2015年,从事陶艺创作多年的郭爱和入驻前河村,以艺术家的眼光重新审视和设计这个小村落。

  前河村地处中国陶瓷发源的核心地带,距以彩陶闻名的仰韶文化遗址62公里,距汝窑遗址126公里,距钧窑遗址196公里。郭爱和将村庄的文化底蕴与自身所长结合,用9999只大陶缸打造艺术底色。在这里,陶缸是花盆、护栏、垃圾桶,是坐凳、展台、指路牌,也是山谷间绵延的步道,是艺术景观的原材料。

  高达85%的森林覆盖率则是前河村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优势。除了原有的常青柏树,郭爱和结合时令,用二月兰、向日葵、波斯菊等花卉设计四季花谷。山坡的弧度、道路的设计也相应进行了艺术化的调整。

  破落的窑洞、老旧的民居,甚至歪歪斜斜的麦秸垛,这些村民眼中无用的累赘,却是郭爱和最看重的宝贝。乡村风物的价值被艺术家重新发现,稍加修饰就成了与环境极为融洽的人文景观。

  占地3000亩的“爱和小镇”,很快有了乡村风情艺术公园的模样。项目区内不设食宿接待业务,由搬迁出去的贫困户负责,祖祖辈辈生活在大山里的村民,第一次在家门口有了种地以外的收入。

  “乡村建设不仅是经济建设,也是文化和心灵建设,要让艺术走进乡村,感染乡村,塑造乡村。”郭爱和说。每年冬天,他都要举办一次当日艺术展,邀请国内外艺术家来“爱和小镇”,当日创作、当日展览、当日拍卖、当日捐赠,款项用于周边村庄适龄儿童的美育教育。

  这场公益“快闪”,已成为“爱和小镇”最浪漫的艺术符号。2015年至今,参加当日艺术展的艺术家由首届的23位增加到100位,共募集爱心款项64.8万元。6所学校建起了美育教室,惠及1200名学生,音乐、美术等人类艺术之光,正照进农村孩子的心里。

  “实践证明,艺术家介入乡村建设,对乡村风貌的重塑、乡村产业的振兴、群众观念的转变都有积极作用。”洛宁县委书记张献宇说。

  不久前,村民吉京涛的三层新房装修完工,最令人称羡的装饰是件木质艺术品。那是他从山上拉回的树根,经反复打磨而成。“以前肯定当柴烧了,现在村里人争着要。”他特意请来郭爱和帮忙设计,“农民也讲究美、欣赏美了。”

  郭爱和常常想起几年前的那个夜晚,他像误入桃花源的武陵人,偶然发现了前河村这条山谷,面对满天星河下静谧原始的村庄,激发出无限的艺术灵感。如今,艺术正以它特有的力量,潜移默化再造当地的乡土文明。

+1
【纠错】 责任编辑: 王萌萌
新闻评论
加载更多
数百只苍鹭在山西平陆黄河湿地筑巢安家
数百只苍鹭在山西平陆黄河湿地筑巢安家
广西柳州:繁花绿叶春正浓
广西柳州:繁花绿叶春正浓
长城春雪美如画
长城春雪美如画
气温“跳水” 风雨来袭
气温“跳水” 风雨来袭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7271124349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