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正文
内蒙古一个村庄的乡村振兴故事:小野果长成“致富果”
2019-04-15 16:40:45 来源: 新华网
关注新华网
微博
Qzone
评论
图集

  新华社呼和浩特4月15日电(记者安路蒙、张丽娜)沿着内蒙古自治区林西县的省道往南走,看到一座巨大的沙果造型雕塑矗立在村头,便到了七合堂村。走进村里,入眼皆风景,蜿蜒曲折的山间公路连起田间风光,一户户红瓦白墙的新式民居散布于山林间,近万亩果林正酝酿发芽开花。

  林西县七合堂村,两山夹一沟,山多地少,靠天吃饭,曾是个出了名的穷山沟。近些年,当地开展大规模生态造林,发展林果产业,并创立起品牌,开发乡村生态旅游,昔日不起眼的“小野果”正成为带动乡村脱贫致富的“大产业”。

  20世纪90年代,七合堂村掀起“养羊热”,全村200多户养着3000多只羊,超载放牧严重,山坡被啃得光秃秃,造成严重水土流失。春天刮沙尘,夏天发山洪,随着生态环境恶化,村民的日子也越过越穷。“当时全村人均年收入不到300元,穷得看不到希望,不少村民都举家搬走了。”62岁的村民马万回忆说。

  面对严峻的现实,七合堂村痛定思痛,决定封山禁牧、植树造林,走先“绿起来”,再“活起来”,后“富起来”的绿色生态道路。当时的村两委班子带头卖掉羊只,带领村民上山种树,并率先推行林地有偿承包责任制,加上2003年后实行的国家退耕还林政策补贴,村民们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20多年来,全村林地面积扩大到2万余亩,植被覆盖率达到81.6%,荣获全国生态文化村称号。

  阳坡满山杏,阴坡尽是松,山下野果遍地红……村里的生态彻底好转,林果产业也发展得红红火火。村支书周瑞春介绍,全村林果种植面积达7300亩,主要有扁杏、苹果梨、沙果等10多个品种,村里还创出了“内蒙野果”品牌,产品远销全国各地和东南亚。

  近些年,村里还成立了专业合作社,将全村9成以上农户吸纳进来,实现统一收购销售。同时,村里积极延长产业链条,发展果汁果脯深加工产业,打造乡村生态旅游,实现村民增产增收,2018年全村人均收入达15000元以上。

  林西县委书记田向存表示,当地以产业发展为突破口,结合生态文明建设,重点培育了林果、甜菜、中药材等优势产业,带动乡村脱贫致富。以七合堂为代表的一个个乡村先后入选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稳步行进在乡村振兴路上。

  山乡春迟,眼下七合堂村的村民们正急迫地盼着春风的到来。半个月后,数千亩果林将迎来又一年的花期,吸引各地游客前来观光旅游。今年村里打算引进新的果树品种,马万望着房前屋后的果林说:“今年收成估计不错,好日子还在后头呢。”

+1
【纠错】 责任编辑: 张樵苏
新闻评论
加载更多
特色农业 别样春管
特色农业 别样春管
航空工业试飞中心功勋园对外开放
航空工业试飞中心功勋园对外开放
春满肇兴侗寨
春满肇兴侗寨
大山深处 郁金香开
大山深处 郁金香开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57011243696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