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正文
浩瀚星空下,哨塔就是家——走近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的“夫妻哨”
2019-04-24 11:37:43 来源: 新华网
关注新华网
微博
Qzone
评论
图集

  新华社成都4月24日电 题:浩瀚星空下,哨塔就是家——走近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的“夫妻哨”

  新华社“中国网事”记者吴光于

  仰望浩瀚星空,对于30岁的孟宴玮来说,并不是诗意的浪漫,而是他与自己的事业对话的一种方式。

  4月20日22时41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第44颗北斗导航卫星。孟宴玮也圆满完成了他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西昌观测站第61次为火箭测速的任务。

  跟踪火箭的“面壁者”

  孟宴玮是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西昌观测站的伺服岗位操作手——一位名副其实的“技术宅”。他驻守的观测站坐落在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西昌市城南一隅,距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的发射塔约100公里。远远望去,那里与一座普通的居民楼似乎没有什么两样,却关乎着火箭是否步入正轨、速度是否正常等重要数据的监测和记录。

  每当火箭升空,长长的尾焰会照亮漆黑的夜空。当人们欢呼雀跃,正是孟宴玮最紧张的时刻。

  每当有发射任务,他都会提前4个小时来到机房。火箭升空后,他便在这里通过精密的雷达设备观察显示屏上的各种数值和坐标变化,记录火箭的速度和轨迹,并将整合的数据发回中心站。

  “光学跟踪正常”“雷达跟踪正常”“火箭速度正常”……这些口令对孟宴玮来说,是最振奋的冲锋号,也是最有力的进行曲。每一次火箭升空,对它的追踪会从西昌一直持续到宜宾、贵阳、渭南……直到远望号。

  在没有发射任务的时候,孟宴玮在哨塔里每天的工作就是进行设备的维护。

  他每天7点起床,开始打扫卫生、做饭。8点准时到机房检查设备,在观测点周围巡逻,配合主站做维护,日维护、周维护、月维护、换季维护……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一成不变。

  孟宴玮说,自己常常能体会到科幻小说《三体》中“面壁者”的心境。

  繁星之下的“夫妻哨”

  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观测点,却24小时不能离人。他和妻子刘青梅已经在这里度过了两年几乎足不出户的时光。大门之外,美丽的邛海湿地近在咫尺,西昌城的繁华也触手可及,可一切都与他们无关。

  最近,随着孩子的出生,妻子的母亲也来到观测站帮忙,安静的哨塔增添了更多的生活气息。

  刘青梅说,当初别人介绍对象时,听说是个从事航天工作的,觉得“好酷炫啊”,后来结了婚,来到了西昌,才发现“好吧,原来是这样啊。”

  到西昌观测站之前,他们曾经一起驻守在偏远的袁家山。一座外表看上去如同一座水塔的建筑,其实是一座为航天测控提供信号、对设备进行校准的“标校塔”。

  他们在深山里不见人烟,还不时受到蛇虫的侵扰。78米高的“标校塔”相当于26层楼高,每天,孟宴玮都需要爬354级铁梯上到塔顶。当他需要下山到设备上工作时,爬上塔顶、切换电源的任务就落在了刘青梅身上。

  “我怀孕6个月的时候还爬上去过。”妻子笑着说起那段最艰苦的日子时,脸上尽是自豪的神情。

  在整个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像孟宴玮这样从事测量工作的有上千人,而像西昌观测站这样的“夫妻哨”也有很多。他们既是相依为命的家人,更是并肩战斗的战友,共同抵御着孤独,也一起履行着航天人的职责。

  从未亲眼见过火箭升空的航天人

  作为航天人,孟宴玮却从未亲眼看过一次火箭升空,甚至连尾焰都没有看到过。

  孟宴玮说,这些年他习惯了对着数字曲线想象火箭起飞的姿态。“那种宏伟虽然说没有亲眼见过,但我充满了自豪。”

  “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的12年,我见证了国家航天事业的腾飞。2007年发射嫦娥一号我担任的是勤务保障,2010年发射嫦娥二号时我已经在技术岗位上,2013年我见证了嫦娥三号的升空,2018年我见证了嫦娥四号探测器升空。”他如数家珍地说起自己经历的任务。

  每次发射任务过后,孟宴玮第二天必读新闻,细细品味凝聚着自己微小贡献的伟大成果。他说,那感觉就如同“一滴水珠汇入大海”。

  在没有发射任务的夜里,他会来到观测站三楼的平台,仰望满天的繁星。他静静地凝视着,似乎已经忘记了周遭的一切。孟宴玮相信,每当他的眼睛接收到一束来自浩瀚星空的微光,便感知到了那颗遥远的星星。“它们中,一定有一束光来自我参与发射过的卫星。”

+1
【纠错】 责任编辑: 郝多
新闻评论
加载更多
澄净天幕云飞扬 香格里拉送你“最美云图”
澄净天幕云飞扬 香格里拉送你“最美云图”
春到青山关
春到青山关
全民阅读书香浓
全民阅读书香浓
玉龙雪山风光无限
玉龙雪山风光无限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1011124409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