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青岛4月24日电 题:4月23日,与你一起庆生
记者赵新兵、刘宝森、王阳
4月23日,是人民海军70华诞。
这一天,恰巧也是退休海军一级军士长肖国昌50岁生日。
“虽然家人习惯给我过农历生日,但是因为和海军的缘分,我更愿过阳历生日。”站在退役的核动力潜艇“长征一号”的甲板上,皮肤黝黑、坚韧内向的肖国昌言谈羞涩中洋溢着自豪。
作为我国第一艘自主研发核潜艇,“长征一号”2013年10月光荣退出现役,2017年4月23日在位于青岛的中国海军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成为世界上为数不多可供游人参观的退役核潜艇。
中国海军博物馆是全国唯一的海军军事主题博物馆。这里陈列的海军退出战斗序列的各型装备武器,就像一座座里程碑,从一个个侧面反映了人民海军发展壮大的历程。
博物馆的码头上,“长征一号”核潜艇伏波静卧,犹如一条温和的墨色鲸鱼。潜艇一旁,其他退役舰只上满旗高悬,这是重大节日时海军最高礼仪。
2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成立70周年多国海军活动在青岛及附近海空域举行,60余国海军代表团和10余国舰艇应邀前来。连日来,海军节引发民间热,到海军博物馆参观的游人往来如织。
今年的生日,是退休后的肖国昌第二次在陆地上度过。“去年这个时候是接到退休命令后的第一个生日,刚刚离开部队还有些许伤感,今年恰逢人民海军成立70周年,心里更多是自信自豪。”
1987年入伍后,经过了3年学习,肖国昌正式成为核潜艇的一名新兵。从新兵到士官,再到一级军士长,他在核潜艇部队服役整整30年,见证了1970年12月26日正式下水的这艘核潜艇从“壮年”到“晚年”的全过程。
与“长征一号”的朝夕相处,让肖国昌对艇上的每根管道、每颗螺丝钉都分外熟悉。虽离开部队,却不舍“老友”。肖国昌和其他3名潜艇老兵一起在中国海军博物馆组成了维护保养“长征一号”的专职小组。
记者跟随肖国昌进入核潜艇,稍有不慎,就可能碰到四周钢板。肖国昌说,腰疼膝盖疼是他和战友们特殊的职业病。在狭窄的折叠床铺上睡觉经常会碰到钢板,受凉时间长了就落下了各种毛病。
服役的30年里,肖国昌参加过十几次出海巡航、护航任务,带出了几百位徒弟,并给潜艇新兵上了16年的技术课程。
“空气、水、阳光这三样生命必不可少的要素,对于长航的官兵来说是最昂贵的奢侈品。”肖国昌说,“潜艇不见阳光这不必说,早年间,没有高效的海水淡化设备,除了定量的饮用水,每天的洗漱用水只有一小杯,也没有空气净化器,每个舱内都有不同的气味,一闻艇员身上的味道就能知道他是哪个舱室的。”
在海上水下都没有信号,出海时也不能带手机,肖国昌一年有200多天与家人“失联”。特别是2003年,肖国昌参加潜艇全课目训练,那一年他总共休息了17天。
“长征一号”核潜艇只是海军博物馆“镇馆之宝”之一。博物馆海上展区“长征一号”南面2号和3号码头还分别停靠鞍山舰、鹰潭舰、济南舰等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退役舰船,陆上展区陈列飞机、炮艇、快艇、舰炮、岸炮、鱼雷等武器装备,让游客更加真切地触摸海军历史和发展成就。
“30年来,潜艇工作环境也已经发生巨大变化,饮水、空气净化等问题都得到了极大解决,这也反映了整个人民海军的发展。”肖国昌结合自己的军旅生涯如是说。
“在青岛当兵,就不想离开了。”原籍内陆的肖国昌因为从军爱上青岛,而青岛更是一座与海军结缘的城市。
第一所海军航校、海军第一支高射炮兵部队、海军第一个岸炮团、中国第一个潜艇基地、海军第一支潜艇部队……历史上,人民海军的多个兵种都在青岛诞生起步,走向成熟,见证70年波澜壮阔的历程。
-
大数据"坑熟客",技术之罪需规则规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质量发展,怎么消除“游离感”?
2018-03-02 08:58:39
-
学校只剩一名学生,她却坚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变动!骑共享单车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楼市会有哪些新变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