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叮——”温州迅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杨笋收到一条短信,打开一看,是温州瓯海区科技局发来的有关科技创新补贴申报通知。以前自己要政策“跑断腿”,现在是政策“精准定位”“主动上门”,李杨笋感到,政府“变”了。
温州是中国民营经济的先发地,民营企业数量占总量的99.5%。如何优化营商环境?在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优化社会治理中,政府究竟扮演怎样的角色,发挥着怎样的作用?近年来,温州以政务公开为突破口,开展了一场刀刃向内的革命。
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保障群众知情权
不动产证明去哪里打印?保障性住房怎么分配?如何给孩子小学报名?搁以前,这几个问题一问,多数老百姓都“抓瞎”。而现在不同了,只要去温州市政府网站上“走一遭”,一切自然明了。实在不行,网站“一站导引”服务包您满意。
温州以政务公开为突破口,开展了一场刀刃向内的革命。
以前,这些信息散落在各个政府部门,获取渠道也不畅通,老百姓想知道,还得挨个去问。
自2016年开始,一场推进政务公开的革命在温州悄然开展起来。温州市政府办公室政务公开处处长王万里告诉记者,作为指导、监督、推进全市政务公开工作的具体机构,由政府信息公开处改名为政务公开处,几字之差,却体现了改革的决心。
考核是指挥棒。2017年,政务公开工作单列政府绩效考核,分值为4分,去年增加到10分。按照“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的原则,仅去年一年,温州全市新增主动公开信息375555条,其中市级行政机关95684条,各县(市、区)279871条,重点涉及财政资金信息、公共资源配置信息、重大建设项目信息、公共服务信息、行政权力清单等八大类。
2018年温州新增主动公开信息375555条,涉及政府财政资金信息等八大类。
政务信息公开不仅数量多,还覆盖了权力运行的全过程,结果受第三方和群众监督。开展“十大民生实事项目”是温州市瓯海区每年例常工作。以前,实事项目办理进度只在政府内部月度通报里知晓,完成效果也仅体现在纸面上。
2017年,瓯海入选全国100个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试点县(市、区)之一,率先发布了全国首个民生实事项目政务公开标准,将民生实事项目的工作计划表、进展情况通报都纳入了信息公开内容,完成情况要在区人代会上报告,接受全体人大代表进行满意度评分,用公众监督倒逼任务执行。
为了达到公开效果,温州取消了所有市本级单独设立的信息公开平台,信息全部集约到温州市人民政府网站上发布。同时,加强网站集约化建设,全市政府网站从521个整合到62个。为了方便网络使用不太方便的农村地区群众和弱势群体,瓯海区在各个社区设立了政府信息公开查阅点,进村入户服务群众。
信息公开了,群众看不懂怎么办?温州成立了政策解读专家团,开设了全省首个政媒融合的全媒体政策解读专栏“政三角”栏目,由专家和政策出台部门的一把手亲自进行解读,通过报纸、微信公众号、新闻客户端等载体对外传播,保证“接地气”“看得懂”。
温州迅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杨笋正在翻看惠企政策口袋书。
此外,温州进行了产业政策大清理大整合,将178个产业政策文件清理整合成5个产业新政,制作了惠企政策口袋书和电子书,便于企业翻阅。目前,纸质书25000多册已由助企服务员送到各大企业,电子书在微信公众号上阅读点击量超17万,在各大网站上的阅读点击量超过10万。
除了主动公开,温州还开辟了依申请公开“绿色通道”。以前群众根据自身需要向政府申请公开相关信息,一般只能通过当面或信函,而且得到的答复常不能令人满意。如今,温州依托浙江政务服务网平台,开发了依申请公开手机APP和网上受理系统,手机点点就能提交,一提交申请,工作人员马上就收到短信提醒。为了提高群众满意率,当地建立依申请公开疑难件上报交流制度、庭审观摩制度、法律顾问审核制度等,全面提高答复质量。
公开是手段,服务是目的,群众企业得实惠
4月12日,温州市瓯海区郭溪街道市民何煌煌来到社区办事大厅打印无房产证明,只见她在便民服务“瓯e办”终端上,按照终端机的语音提示,直接刷身份证,不到半分钟就把证明打出了。而在以前,要到区政务服务中心,在窗口排队不知要等多久。
为了避免政务公开和政务服务两张皮,温州在政务公开同时,对后台办公流程进行了重新梳理再造,打通不同部门间数据壁垒,努力做到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瓯海区还在全省首创“办事材料负面清单”,1673类材料不再需要老百姓和企业提供,全部采用数据共享等方式检验。
“瓯e办”是当地自主开发的便民服务终端,通过后台大数据操作,市民可凭身份证或“刷脸”认证在终端上办理600多个民生事项。到目前为止,全市已布设该便民终端机1100多台,每月查询、审批服务在3万件以上。
市民黄苗苗在瓯e办上办事,不用一分钟,社保证明就打好了。
“我们现在都自称店小二。以前是群众求我们办事,现在是我们按群众需求办事”,瓯海区政务服务中心负责人卢寿光向记者说道。从管理型政府到服务型政府,政府角色正在慢慢转变。
为了确保服务效果群众满意,温州打造了“网购式”公开办事流程。由温州自主研发的温州产业政策奖励兑现系统——惠企政策“直通车”,实行政策网上公布、符合条件主动推送、企业网上直接申报、部门网上核查办理,办事结果全流程公布举措。自去年9月上线以来,已累计办理企业兑现申请4548件,总金额达6.6亿元。
温州迅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是当地一家民营企业,主要生产智能变光电焊面罩。公司总经理李杨笋告诉记者,以前他总是从新闻上得知有科技研发补助,等自己准备好材料,申报时间早就过了。现在通过这套“直通车”系统,政策出来后自动收到短信推送,还能在网上随时随地查到事情办理到哪一步,甚至能查到具体的办事的部门、人员姓名与联系方式。
温州驻意大利普拉托联络办连线瓯海政务服务中心,不到半小时就为华侨林伟珍办好了房产购买委托公证。
政府角色的转变,带来了百姓口碑的提升。2018年7月,瓯海区开展试点工作满意度测评,总体满意度达到97%以上。为了进一步提升政务服务效果,去年4月,温州又上线了为侨服务“全球通”,让海外华侨跨境办理部分涉侨业务,实现国际版“最多跑一次”。
据悉,目前温州已在法国、意大利、南非、阿联酋等国家设立了8个海外服务窗,已开通的服务内容包括咨询、公证、户籍等80多项涉侨业务,华侨办事真正实现了“华侨不回国,海外就近办,只进一个门,能办所有事”。
决策公开,公众参与,权力行使规范有序
“政府采购的方式有五种,这里指的是哪一种?”
“协议中学校的法律地位究竟是什么?”
“第三方评估到底由谁来主导?”
4月12日,一场“辣味十足”的政府常务会议在瓯海区政府会议室召开了。连珠式发问的是市民参政智囊团的浙江嘉瑞成律师事务所主任杨康乐,被提问的是瓯海区分管教育的副区长王晓康,他们讨论的对象是一份高铁新城实验学校《委托办学合作协议书》送审稿。
杨康乐的尖锐提问或许让王晓康有点始料未及,这份由她主导起草的草案可能确实有不完善的地方,被市民代表“一语中的”后,王晓康思考了片刻,最终在会议现场对这些地方进行了一一确认。
温州市瓯海区政府第二十五次常务会议召开,两名公众代表和三名市民参政智囊团成员列席。
如何让政府出台的决策让老百姓更拥护,同时也能够提高决策的执行力,实现政府治理的良性循环,一直是政府思考的问题。2016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工作的意见》实施细则,其中提出,进一步推进决策、执行、管理、服务、结果公开,助力权力规范化运行。
为了实践这一举措,瓯海区从2017年8月23日正式启动基层政务公开全国试点后,就开始探索建立决策公开的各项制度,包括成立了由首批22名来自社会各界的市民组成的参政智囊团、开放政府常务会议请市民参与等。
瓯海区第一高级中学校长项洪文是一名市民参政智囊团成员,从事教育事业三十多年。他回忆,自己作为市民已经参加了四次政府决策。2018年1月,在市民智囊团成立大会上,他提出应充分利用瓯海大学密集的优势,打造瓯海教育的高地。
他的建议很快被政府吸纳。去年10月,茶山高教园与温州大学举行“4+2”教育项目落地,高教园内两所幼儿园、一所小学、一所中学成为温州大学附属学校,借助温州大学资源和人才优势,实现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
这项政策得到了当地群众的拥护。瓯海区茶山中学初二学生家长陈先生告诉记者,儿子的学校不仅挂牌为“温州大学附属茶山实验中学”,还从上海引进特级教师出任校长,全家人都为此拍手称赞。
市民参政智囊团正在认真聆听政府决策。
记者从瓯海区政府得知,目前,当地已开展各类参政议政、开放活动36次,向社会和媒体开放政府常务会议21次,涉及议题145个。此外,当地还设立政府开放日,通过角色客串等形式让公众深入参与到政府日常办公、执法监督全过程,进一步增强政府公信力。
近年来,温州努力推进政务公开工作成果斐然,2017年“中国温州”门户网站信息公开名列“2017年地级市信息公开得分排名榜”第一位,并荣获全国“政务公开领先奖”;2018年“中国温州”政府门户网站综合绩效继续保持在全国地级市前八强。
温州市政府办公室负责人告诉记者,下一步当地会继续大力推进政务公开,把政务公开意识贯穿于权力运行的全过程,贯穿于政务服务的全流程,以整体性的政务公开与高效的政务服务深度融合,实现温州市政务公开工作价值的最大化,最终实现政府治理现代化。
-
大数据"坑熟客",技术之罪需规则规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质量发展,怎么消除“游离感”?
2018-03-02 08:58:39
-
学校只剩一名学生,她却坚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变动!骑共享单车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楼市会有哪些新变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