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南京5月4日电 题:“文能写材料,武能开拖拉机”的“农业新青年”
新华社记者陈席元
4月底的江南阴雨绵绵,气温骤降,但在江苏省太仓市浮桥镇丁泾村,24岁的沈佳佳却说这是“好雨”。
“我们的蔬菜基地原来是藕塘,复垦后土质偏硬,配套设施还没跟上,菜苗浇水全靠人工,很不方便。”沈佳佳说,前些日子连续晴天,她们的“黑金刚”土豆生长受限,“我们趁这几天下雨施了肥,等天晴再除草,土豆就可以长起来啦。”
沈佳佳是丁泾本村人。2013年,她考上了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农业技术与管理专业,2016年回村任职。
“别看人家才毕业几年,手里的证可不少呢。”沈佳佳的师傅、丁泾村党委书记陈超告诉记者,沈佳佳现在有拖拉机驾驶证、联合收割机驾驶员五级、蔬菜园艺工三级等职业技能证书,平时既要负责制定农场的耕种计划,又是村里的团支书,已经成长为一名“文能写材料,武能开拖拉机”的“农业新青年”。
“新时代乡村振兴,新青年责无旁贷。”太仓市团委书记邵旻介绍,2013年以来,太仓与江苏多所农业类高职院校合作,选拔优秀高中毕业生培育“定制村干”。经过三年制大专学习,目前太仓已有两届共189名“定制村干”学成回乡,分配到产业振兴、社会治理等岗位历练。
在很多青年纷纷进城的大潮下,这批选择“逆行”的“农业新青年”显得有些特别。“父母都是乡镇企业的工人,问我为啥回去‘修地球’。”沈佳佳的同学、25岁的浮桥镇牌楼社区“定制村干”钱毅诚说,“定制村干”学费全免,就业包分配,收入待遇有保障,自己就是本村本土人,熟悉街坊邻里,做工作也没有方言障碍,“村里的地总要有下一代接手,尤其是经过三年的学习和暑期实习,我发现自己喜欢干农业。”
“我们不想要来几年就走的‘凤凰牌’,想要能留下来的‘永久牌’。”丁泾村第一位拖拉机手、62岁的顾国华说,“定制村干”心气踏实,能在农村扎下根。
现在,太仓“定制村干”已有14人进入村(居)“两委”班子,1人被选为村委会副主任,留岗稳定率达91.13%,全市92个涉农村(居)都有新鲜血液加入。在丁泾村,“两委”班子的平均年龄从42岁降到了31岁,乡村振兴后继有人。
- @大学生 假期安全,你get到了吗?寒假4年前
- 3岁萌娃打110求助 超可爱对话曝光警察,电话,叔叔,父母,赣州市,联系,妈妈,一边,龙南县,讲故事4年前
- 【“飞阅”中国】“山沟沟”变身乡村治理示范村铁岭,柴家堡子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村屯绿化,生活垃圾治理4年前
- 藏在滇西板桥古镇里的“乌铜走银”云南,保山,乌铜走银4年前
- 一边湖一边海 福州这条高颜值公路通车了景观式滨海公路,通车,旅游打卡4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