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5月17日电(记者马书平) 5月的冀南,满目葱茏,生机盎然。走进中国节能环保集团河北临漳县规模化生物天然气示范工程,只见厂区整洁有序。谁曾想,这里曾是一家荒凉的“僵尸企业”,如今同车间前挂满青果的杏树一样,焕发出勃勃生机。
“以前这里是个濒临倒闭的纺织项目,规划投资10多亿元。厂房建设中,遇到市场行情突变,项目黄了,厂区满是荒草。”河北临漳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张书印介绍。
当时,一些低端产业、高能耗企业也因产业结构调整、市场竞争加剧而陷入停产状态。“不仅不产生效益,还占有土地、资本等要素资源,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包袱和阻碍。”张书印说。
在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 怎样治理“僵尸企业”、推动高质量发展?临漳县从“土地、资本、生产”等供给侧要素端发力,从摸清底数入手,将筛查出的“僵尸企业”归纳为“资不抵债、财源尽失型,产品滞销、市场尽失型,破产在即、体制尽失型”三大类,动态掌握,分类查证,“一企一册”建立档案,为开出治理药方打好基础。
“充分发挥政府职能、凝聚合力,采取行政、法律、经济等手段,给企业创造公平、宽松的发展环境,让‘僵尸企业’要么彻底死去,腾清资源、退出园区,要么真正盘活,转型升级、达产达效。”临漳县有关负责人介绍。
该县找准这个纺织项目资金链断裂的症结,结合临漳是秸秆生产大县的县情,多方招商引资,引来中国节能环保集团公司进行收购,建设中环新威绿色科技(临漳)有限公司生物天然气项目,“僵尸企业”由此变身新能源科技型企业。
“项目采用目前国际先进发酵工艺,用玉米秸秆产沼气,经提纯、净化后,可加工成生物天然气,用于城乡居民生活用能、CNG燃气车和企业生产用能。”项目经理孔维涛介绍,项目达产后,可年消化秸秆13万吨,卖秸秆带动农民增收1500多万元,年产生物天然气2130万立方米、食品级二氧化碳2.1万吨、生物有机肥7万吨,冬季可满足5000户居民炊事取暖用能,实现农业废弃物处理“零污染零排放”的农业循环经济模式。
同为“僵尸企业”,状况千差万别。单一依靠政府的行政手段或企业的自身力量,有些难以达到好的效果。“应该通过增强政府、企业之间的良性互动,外牵内联,一企一策,对症下药,分类施治,借力市场作用,让现有资源发挥出最大能量。”临漳县有关负责人表示。
目前,通过探索“牵线搭桥、租赁得红利,靠大联强、兼并获新生,外牵内联、购买促转型,嫁接改造、合作取双赢”四种模式,经济开发区24家“僵尸企业”中,已经盘活企业12家,盘活资产20亿元,年可实现产值35亿元,提供就业岗位3000余个,盘活闲置厂房11万平方米。
-
大数据"坑熟客",技术之罪需规则规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质量发展,怎么消除“游离感”?
2018-03-02 08:58:39
-
学校只剩一名学生,她却坚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变动!骑共享单车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楼市会有哪些新变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