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沈阳5月20日电 题:改革“造血”拔穷根——来自辽宁省朝阳市脱贫攻坚的蹲点报告
新华社记者王振宏、徐扬、洪可润
贫困人口占全省1/5,深度贫困县占全省1/2……位于辽宁省西部的朝阳市,是辽宁贫困人口最多、脱贫任务最重的地区。
朝阳市通过推进县乡财政体制改革、开设扶贫工厂、贫困人口住院兜底等系列举措,由单纯的“输血”扶贫到既“输血”又“造血”,合力拔掉穷根。截至2018年底,朝阳市完成了15.2万贫困人口脱贫,占贫困人口总数的88.5%,贫困发生率由2015年底的6.9%下降到1.7%。
“分灶吃饭”充实乡镇财力
落户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喀左工业园区内的朝阳通美晶体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外资企业。走进生产车间,几名工人正在密封砷化镓晶体反应容器。公司负责人胡成斌说:“这些成品晶体用来制作集成电路板,出口到美国、欧洲等地,企业全部投产后有望成为全县最大的纳税户。”
“没有县乡财政‘分灶吃饭’,外资企业怎么能飞到这里?”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徐广强说,尤杖子乡将通美晶体“招”进来,全部投产后营业额可达6亿元,利税可达8000万元。前10年税收全部都归尤杖子乡,为脱贫提供重要支撑。
在朝阳的133个乡镇中,只有9个乡镇财政能够自给自足,其他乡镇的财力严重不足。
从2018年起,朝阳推进县乡财政体制改革,乡镇招商引来的项目集中落户在开发区,项目投产后前10年的税收全部留给乡镇。目前,139个乡级金库全部上线运行,创造性落实“分灶吃饭”,为壮大乡镇财力奠定基础。
朝阳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王国民说,每个县区都规划建设了一个工业扶贫产业园,县乡财政体制改革不仅吸纳农村人口就业,而且壮大乡镇财力,增强扶贫投入能力。
朝阳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表示,计划3年内,平均每个乡镇引进项目3个以上,总数超过500个,乡镇收入实现自给自足。
扶贫工厂开到家门口
在朝阳市龙城区西大营子镇西涝村的标准化扶贫工厂,女工们坐在一排排缝纫机前赶制衣料,旁边整齐地摆放着制作好的“冲锋衣”。
60岁的村民田淑芝正在为缝制好的衣服整理线头。田淑芝是村里的贫困户,家里就几亩苞米地,每亩地年收入只有几百元。“自从到了工厂上班,每月能赚1000多块钱。”田淑芝说,从家走到工厂不到15分钟。
这家标准化扶贫工厂由宝联勇久朝阳市科技有限公司开设。企业负责人王孝久说:“将扶贫工厂开设到村镇,可以带动不少贫困户就近就业,实现脱贫。我们计划到2020年,在朝阳建设126个工厂,解决5000多名贫困人口就业。”
2018年以来,朝阳市动员规模以上企业与村结对帮扶,把农产品加工、鞋帽、服装、手工艺品等“扶贫工厂”建到村里去,有效解决贫困人口脱贫易返贫、就业岗位不足、劳动力外流等问题。
据朝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介绍,朝阳市今年计划新建扶贫工厂35家,带动就业1200人。
贫困人口域内住院零负担
家住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山嘴子镇的王晓燕两年多前查出患有白血病。她不得不放弃店铺经营,丈夫为了照顾她也只能偶尔出去打打零工。
就在王晓燕发愁医疗费的时候,朝阳市于2017年开始实行“贫困人口住院兜底保障工程”。当年,王晓燕就住进了该工程的定点医院。“真没想到能报销到这么多。”王晓燕说,医药费基本全免,从住院到去年底,已经报销了30多万元。
“贫困人口住院兜底保障工程”集合了新农合结余资金、民政救助资金和部分扶贫专项资金,将贫困人口全部纳入兜底保障范围,实现了贫困人口市域内住院费用零负担。
朝阳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介绍,两年来,全市兜底报销7.67万人次,兜底报销资金5.26亿元,有效防止贫困户因病返贫。
-
大数据"坑熟客",技术之罪需规则规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质量发展,怎么消除“游离感”?
2018-03-02 08:58:39
-
学校只剩一名学生,她却坚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变动!骑共享单车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楼市会有哪些新变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