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正文
登着天梯上国门——记者跟随戍边官兵爬雪山上卓拉哨所
2019-05-31 19:38:52 来源: 新华网
关注新华网
微博
Qzone
评论
图集

  新华社拉萨5月31日电 题:登着天梯上国门——记者跟随戍边官兵爬雪山上卓拉哨所

  新华社记者刘小红

  记者近日在西藏军区某边防团采访,跟随戍边官兵“爬”上海拔4687米的卓拉哨所。

  高原反应始自拉萨。从拉萨乘火车到日喀则,又换乘4小时汽车,才到达亚东县。

  要“爬”哨所,已是次日。

  清晨,在团长李广华“监督”下,记者在脸和脖子上涂抹了高原防晒霜。“高原雪山上紫外线强,没有防晒霜,会晒脱皮。”李广华说。

  从团部出发,车在群山间驶过无数“之”字形弯路。一边是悬崖,一边是不断掉落的滚石,路面雪水泥泞坑洼,记者的心提到了嗓子眼。

  起初,山上松柏高大劲拔,杜鹃鲜艳夺目。再往上走,只见灌木傲风雪。最后,海拔升高,除了积雪已无绿色。

  到达连部后,大家徒步前往卓拉哨所。

  一行人戴好面罩、墨镜。“面罩、墨镜都不能摘!”上士余伟强调,“防止脸晒脱皮和雪盲症。”

  记者穿好作战靴,下士王文辉帮忙用胶带把靴帮和裤子缠紧。“雪水进鞋里,会冻伤脚。”

  上卓拉哨所其实不准确,应该是“爬”——从连部到卓拉哨所,还要爬三个陡坡。

  第一道难关便是“忘乡坡”。“往上爬一步,离家乡就远一步,忘断乡愁。”上等兵陈梦说。

  “跟着我脚印,踩实!”没膝的雪坡上,余伟时刻提醒记者。为防止滚落雪山,大家腰间用绳子连在一起。

  山陡,爬行中,前面人的脚几乎踩到后面人头。雪深,常常没膝,后面人踏着前面人的脚窝一步步挪动。没多久记者就心跳加速,爬几步就得停下来喘气。

  1个多小时后,我们才爬过这道坡。

  向下看,陡峭的雪坡让人不寒而栗。向上望,巨石突兀而出,似乎要倒扣下来,不时有碎石掉落,滚落山下不见踪影。

  “前面就是‘忘情坡’,要格外小心。”余伟解释说,“忘情坡”最险,注意力须高度集中,连家人也无暇思念而得名。

  这里雪更厚,坡更陡。大家在积雪中跋涉,步履蹒跚,手挽手前进。没多久,精疲力竭的记者头昏胸闷。列兵刘宇翔见状,赶紧拿出便携式氧气罐,让记者吸氧。

  脚蹬着凸出积雪的岩石,防止滑落雪山,记者躺在雪上大口大口呼吸氧气。此刻,每迈出一步都需要体力,更需要毅力!

  突然,记者脚下一滑,一只脚卡在积雪下的石缝里。大家连拉带拽,终于把记者的脚从石缝里取了出来,幸好没有受伤。

  “积雪下有很多暗坑暗缝,能卡住脚和腿,甚至掉下去人。” 余伟说。

  一路上,除了寂静的山峰,就是白晃晃的积雪。数公里的行程,仿佛没有尽头。

  爬上“忘情坡”,就是“忘忧坡” ——忘却忧虑,苦中作乐。

  翻过“忘忧坡”,还要登上266级台阶,才能到卓拉哨所。

  高原气候多变,山脚下晴空万里,半山腰飘着雨点,此刻,山顶雪花飞舞,一会儿,又落下黄豆大的冰雹。

  历时近5个小时,我们才爬上哨所。在2018年运送物资的索道建成前,这条艰险爬行路上,官兵们常背着给养物资上山。

  卓拉哨所四季风雪不停,每年大雪封山后与外界隔绝长达半年,一茬茬戍边勇士甘于奉献守边疆。他们的青春,已融进祖国的山河!

+1
【纠错】 责任编辑: 李志强
新闻评论
加载更多
北京首条自行车专用路开通
北京首条自行车专用路开通
三峡水库防汛腾库进入最后阶段
三峡水库防汛腾库进入最后阶段
呼和浩特:校园炫彩花棍舞
呼和浩特:校园炫彩花棍舞
戏曲迎“六一”
戏曲迎“六一”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6191124569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