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正文
整改反馈常态化,到位与否看材料?
2019-06-14 10:22:06 来源: 半月谈网
关注新华网
微博
Qzone
评论
图集

  只看有无反馈,不问整改到位;上午发通知,下午要反馈;整改反馈常态化,日常工作边缘化……这些问题整改中的反馈怪象已成基层减负一大绊脚石,部分地方将问题整改反馈的“治理真章”,变成形式大于内容的“材料文章”。部分基层干部谈整改反馈而色变,“反馈再反馈,整得心好累”。

  只看有无反馈,不问整改到位?

  “写反馈报告时,基层会‘找感觉’,会揣测琢磨怎样的反馈能通过。”谈及基层问题整改中的反馈工作时,苏北某镇干部张叔平(化名)道出一连串反馈写作心得,“反馈报告很讲究外交辞令,要写得滴水不漏,‘尽快’‘迅速’‘立即’这些词要常用。”

  对这一“真经”,刚从事街道办反馈工作的孙立(化名)很同意:有的问题未能得以有效解决,反馈问题时不正面回复,避重就轻,对所做工作极尽陈词,满纸全是“协调”“沟通”“积极”“正在”等词语,决无“是”“无”“能”“否”等确定字眼。

  部分基层干部反映,出现这些反馈“话术”,实属无奈。上级督查交办整改问题时,往往要求反馈限时限量完成,只看有无反馈,不问整改到位。但一些老大难解不开的硬疙瘩,短时间内难以完成,让基层提交反馈报告时,只能表表态。“回复就算完成,走形式解决不了实际问题。”一名镇干部说。

  “小问题可很快解决,但涉及难以解决的事项,上头要求的‘高效’就会变成‘应付’。”孙立说,就拿环保督查来说,某处河道有排污口,上面督办要求一周内整改完成。基层立即开始排查、协调,只能封堵了事,日后问题循环反复。但是反馈材料时肯定说,成立了专项工作组,如何如何查办治理。措施天花乱坠,逻辑天衣无缝,材料放大成效。

  疾风骤雨式反馈,让基层只能瞎对付。“有些整改反馈,需要到现场了解一下,不是一两下就能搞定,但如果要得急,只能糊弄一下。”广东某副镇长说,下午发通知明天就得报,或者上午发通知下午要反馈,这在基层习以为常。对于时间要求十分紧迫的整改反馈,老同志经验丰富还能应付,但对刚到基层的同志来说就“抓瞎”了。

  整改反馈晚交半小时,就挨批评

  “整改、开会、写材料……省、市、区各级的督查整改非常多,整改反馈已是常态化,各类反馈工作忙不迭。”广东某地副镇长直言,上级督查整改一般是纪检和组织部门牵头,但并不是每个部门都是纪检和组织部门,都有本部门日常工作要完成。整改反馈太多了,必然会分散处理日常工作的精力。

  沾上一点边的上级部门,都向基层要反馈材料,更让基层干部难以招架。东部某镇党委组织委员说,近期因为开展扫黑除恶工作,区里10多个科室要反馈材料,常常从早忙到晚,别的事情都顾不上。同一个问题,不同部门会从不同角度要求提交反馈材料。“只要有点关系的,都要求报,有时要得还很急。”

  因整改反馈不力被通报问责的情况在基层并不少见。“巡查整改后往往要处理人,这就给干部造成一种预期效应。”广东某镇干部反映,整改反馈是为了推动工作,但有时起到反向效果。一些干部因怕整改反馈被问责,一些日常事情都不敢作主签字,反倒弄得拖拖拉拉。

  “现在镇上很多干部因为巡查反馈工作不力被问责,没有被问责的就开玩笑说,可以‘弹冠相庆’了。”苏北某镇干部说,一次在区里开会,因为要赶在下班前提交反馈,他在会场拿出手机改材料,但还是没来得及,晚交了半个小时,第二天就被上级部门批评。

  少些命令主义,多些实际帮助

  北京大学公共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庄德水认为,要求基层及时提交反馈报告的初衷是好的,是为了倒逼基层政府完成上级政策,积极整改问题,同时进行跟踪式监督。但整改反馈应尊重基层完成整改的条件和实际,这需要上级部门改变原来的命令主义作风,不能把能否及时提交反馈报告,作为评价整改是不是落实到位、政策是不是执行到位的唯一标准。

  基层干部反映,当前上下级工作机制不畅,引发了整改反馈工作的形式主义问题。苏北某地乡镇干部认为,上级提出巡查整改指令下达时要有可行性。领导的决策很重要,如果这项整改工作不能短时间内达成治理目标,就不应限定过短的时间,要求反馈结果。

  “不能每次巡查后,都让基层出反馈材料。”广东某镇副镇长建议,改变多头、重复提交反馈材料的做法。江苏泰州某地干部认为,对整改反馈,基层也应该直面问题、正面答复,对于不能解决的,要勇于提出建议措施,善于请示上级,并协调多方力量,真正有效解决基层相关问题。(记者 郑生竹 李雄鹰)

+1
【纠错】 责任编辑: 王佳宁
新闻评论
加载更多
新西兰的冬日晨雾
新西兰的冬日晨雾
荷塘精灵
荷塘精灵
北京: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主题展开幕
北京: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主题展开幕
山东小麦收获已过六成
山东小麦收获已过六成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9921112462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