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正文
一盏马灯:见证四代红军情
2019-06-29 16:15:16 来源: 新华网
关注新华网
微博
Qzone
评论
图集

  新华社长沙6月29日电 题:一盏马灯:见证四代红军情

  新华社记者朱超、马云飞、柳王敏

  车队行进在湘西南重峦叠嶂的秀丽山峦间。拐过无数道弯,记者来到有着600多年历史的湖南通道县 “芋头古侗寨”。

  红军一盏马灯的故事在寨子里流传至今。

  记者来到73岁的侗族老人杨正益家中探访。

  “上世纪30年代,土匪横行,国民党还时不时来抓壮丁,寨子里300多户村民一看到有当兵的或拿枪的来,就赶紧躲到附近山里。”杨正益说。

  1934年冬湘江战役后,中央红军来到通道,召开紧急会议,毛泽东提出西进主张,避开围堵,前往国民党兵力薄弱的贵州,这就是著名的“通道转兵”。芋头古寨就在红军西进途中。

  不明情况的侗族村民又一次躲到山上,杨正益的父亲杨再能因为有武功,留下来守寨。杨正益讲,父亲发现红军进寨后,用米用柴,或者改善伙食用点猪肉,都不白拿,会留下银元。他觉得红军是“好军”,像亲人。

  “红军一名排长和气地问父亲,能不能指给他们去贵州的路,还说不会亏待他。父亲心想,对这样的部队,就算不给报酬也愿意帮忙。”杨正益说。

  同寨的杨正颜回忆,自己的母亲当时十几岁,“看到红军割地里的冲菜(一种青菜)时都是留着根,让菜再长起来。而国民党军队经过时,都是粗暴地连根拔起”。

  据杨正益讲,父亲送红军到了牙屯堡后,告诉红军通往贵州的道路,准备回寨。当时正值冬季,晚上没有月光,路上什么都看不到,山间荒草丛生。“想到他一人连夜要走几十里山路,红军不放心,就回赠父亲一盏马灯照明。”

  85年后,这盏灯芯已经干瘪的煤油马灯,如今存放在被认为是通道会议会址的恭城书院里。

  杨正益12岁那年父亲去世,临终前交代母亲要把马灯传给他,并要求他将来入伍当兵,做红军传人。杨正益17岁时在衡阳参军,成为一名迫击炮手。6年后,他退伍回到家乡,当了一名教师。杨正益最小的儿子杨标也当了兵,成了杨家第二代军人。

  杨正益说,在县城工作的儿子儿媳,通常周末会带小孙子来看望他。“等孙子再大些,我会把马灯的故事也讲给他听。”

+1
【纠错】 责任编辑: 刘阳
新闻评论
加载更多
上一堂禁毒课
上一堂禁毒课
“再走长征路”上的红色讲解员
“再走长征路”上的红色讲解员
国际禁毒日缅甸公开销毁毒品
国际禁毒日缅甸公开销毁毒品
比利时迎来高温天气
比利时迎来高温天气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8691124688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