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南昌7月1日电 题:千年古村的“导弹绿”
新华社记者李兵峰
“我们村现在有三大特色:红色、古色和绿色。这个绿色,不仅是山绿、水绿、树绿,更是因为有火箭军的‘导弹绿’。”七一前夕,面对一些前来参观的客人,澄江村党支部“第一书记”李卫东说。
澄江村位于江西省赣州市于都县东北部,是一个有着千年历史的客家古村,红军曾在这里驻扎,村里先后有100多人参加红军。不过,因为地理位置偏僻等原因,村里一直比较贫穷。
“从2016年开始,火箭军定点帮扶我们村,重点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让全村整体面貌发生了大变化。”李卫东说,“他们帮助我们一户户摘掉穷帽子,逐步走向富裕,也让这里变得越来越美丽。”
村口,两棵数百年树龄的古樟树,张开着怀抱迎接八方来客,一条宽阔的公路,从这里通向山外的世界。
“这条进村路,以前坑坑洼洼,遇到雨雪天气别说开车,就连走路都困难,火箭军帮助我们升级改造,路面全部硬化拓宽,还装上太阳能路灯,现在再也不愁土特产运不出去了。”村民谭年生谈起火箭军这几年做的事如数家珍,“他们办的6个方面20件实事好事,我们老表们都记在了心里。”
据了解,近年来,火箭军部队以长征沿线、革命老区、民族地区、特困地区“一线三区”为重点地域,与140多个贫困村结成帮扶对子,实施精准扶贫,村民得实惠,官兵受教育,取得了显著效果。
在澄江这个千年古村的角角落落,到处留下了“导弹绿”,澄江小学的学生和老师心里,也都烙上了它的印记。
“火箭军不仅帮助我们改善教学设施和校园文化,还帮助培训教师队伍,结对资助了一大批贫困学生。”在办公室里,澄江小学校长王志诚正与北京市海淀区清河学区管理中心主任许忠领促膝交流,他说:“火箭军让我们实现了与全国优质教学资源、先进教学理念等无缝对接,使得学校教学质量不断提高,一些原本送到城里去上学的孩子,也都回来读书了。”
“火箭军为我们搭建交流的桥梁,下一步我们将在教学资源、师资培训等方面与澄江小学进行长期共建合作。”许忠领与澄江小学教师座谈交流后这样说。
在火箭军捐建的村卫生室前的小广场,火箭军某部党员爱民服务队一来,不一会儿,便围满了村民。
他们有的过来让官兵帮忙理个发,有的人拎着损坏的电器请他们修修,还有的拉着官兵唠着家长里短。隔壁村的村民谭长发,笑呵呵地拿着一张检查单,从卫生室出来说:“火箭军定期来澄江免费给大家看病,我隔段时间也来检查一次身体,没啥大问题,放心了。”
沿着村口一条圆石路拾阶向上,一座漂亮的二层小楼傍山而建,这是村民谭年浪的家。以前,他家一直住着破旧的老房子。火箭军为像他这种情况的3户军烈属家庭,进行了危房改造,也让他重拾了脱贫致富过幸福日子的信心。
站在谭年浪家的院子向前望,只见村内明清时期的客家祠堂一座连着一座,古亭、古桥星罗棋布,还有一条澄溪河沿村一路向南,蜿蜒向前。
穿过河上的小桥,旁边农田里建着一大片蔬菜大棚,里面到处郁郁葱葱,村民正在紧张劳作。
望着一捆捆堆成小山一样的蔬菜,村主任谭福荣说:“这是火箭军为村里援建的蔬菜基地,今天晚上我们要连夜将这些蔬菜运到城里的批发市场去卖。”
在另一处生态养殖基地,今年40岁的党员谭金生正带领一些贫困户在喂养土鸡。他以前一直在深圳务工,听说火箭军为村里建起了养殖基地,就回到村里,带领大家发展家禽养殖,规模一年比一年扩大,收益也在逐年提高。
如今,这个千年客家古村,正在朝着年底全面脱贫的目标坚定迈进。夕阳西下,身着“导弹绿”服装的火箭军官兵,忙碌完一天准备离开,一群村民依依相送,在余晖照耀下,镌刻出一幅军民鱼水情深的美丽画卷。
-
大数据"坑熟客",技术之罪需规则规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质量发展,怎么消除“游离感”?
2018-03-02 08:58:39
-
学校只剩一名学生,她却坚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变动!骑共享单车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楼市会有哪些新变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