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正文
看病不花钱,何必要出院!“兜底过度”惹出新麻烦
2019-07-02 08:05:26 来源: 半月谈
关注新华网
微博
Qzone
评论
图集

  导读

  啃脱贫攻坚的硬骨头,既需要广大基层干部真帮真扶,也需要贫困户自强不息、苦干实干。然而,当前部分贫困地区人为拔高“两不愁三保障”标准,“加码”干部扶贫任务,造成一些扶贫政策“福利化”倾向。经如此“过度帮扶”,一些地区不仅负债压力加大,贫困户脱贫内生动力也减弱。

  贫困户甩锅,政府背锅

  今年春节前,西南某贫困村一名贫困群众患了小病,本来在乡镇卫生院就可治疗,他却一路打车到县医院要求住院。不仅如此,在治疗痊愈后,医院多次让其出院,他都赖着不走,连春节都在医院过的。

  后来村干部才知道,该贫困群众在外打工的子女春节不回家,他觉得一个人过春节没意思,还不如在医院待着。当地扶贫干部告诉半月谈记者,这名贫困户住院一个月,就付了5块钱。

  无独有偶。在中缅边境的一个贫困村,一名少数民族贫困群众傍晚时对驻村干部说,自己生病了要去省城看病。驻村扶贫队员连夜开车将他带去诊断、开药,都搞好后该贫困群众赖着不走,还给包村领导打电话,说自己要住院,让领导去看他。

  他的想法也很“实际”:反正住院不用花自己什么钱,还能在省城待着,有吃的有住的,何乐而不为?不过这可苦了驻村扶贫队员,轮番做思想工作,还找来村干部一起劝,才把他“请”了回去。

  如此荒唐事的发生,根源就在于部分地区扶贫政策过度兜底。看什么病都不要钱,上什么学都免费,安置政策性住房远超标准,还有环境卫生、赡养老人等方面的“好政策”,帮扶出不少“懒汉”。

  “我的厕所坏掉了,之前是你们村里弄的,现在你们要找个人修好。”在西南某贫困村,一个贫困户搬迁房厕所的冲水设备坏了,本来自己动动手就能修好的事,他却到村里找了好几次,让村干部给他修。

  在一些地方,为了让贫困户养成讲文明、爱卫生的习惯,村干部、驻村扶贫队员轮流上门给贫困户打扫室内、房前屋后的卫生,但收效甚微。有贫困户不仅没有改掉不良的卫生习惯,还主动找扶贫干部来打扫卫生。不仅如此,有贫困户直接给驻村第一书记打电话说,你怎么不帮我摘茶叶。

  西南某贫困村一个老年贫困户,3个儿子在外务工,都不给赡养费。前一段时间,老人病重将要去世,村干部联系了多次才联系上他的儿子,但他们都拒绝回来料理后事,最后还是政府兜着。

  该村另一个贫困户要修厨房、装修,但因其自身没有劳动能力,驻村第一书记给他家3个儿子打电话,结果就一个儿子接了电话。

  “我是你们的第一书记,你出去两三年,怎么连一分钱都不寄回来。”“我没钱,花光了。修房子你们政府不应该帮着干吗?”

  超能力兜底易生后遗症

  “贫困户甩锅,政府背锅”怪象的背后,是当前一些地方出现扶贫政策“福利化”倾向,这给决胜脱贫攻坚埋下隐患。

  原本按照中央政策要求,有条件的地方,可以结合实际需求和医疗服务及保障水平,扩大专项救治的人群及病种范围。半月谈记者了解到,有的地方提出“136”医疗扶贫政策(贫困人口在县域内、市级、省级定点医疗机构住院,个人年度医保目录内自付费用分别不超1000、3000、6000元),有的地方甚至制定了全兜底的免费医疗政策。

  尽管一些地方认为,当地建档立卡的贫困患者人数并不多,2020年前的两三年内采取高标准救助所带来的压力尚能承受。然而,如此短期救急政策,产生的后遗症不可小觑。

  “目前看,省里的医保基金还能兜得住,但这个政策的可持续性是个大问题。”西部某县扶贫工作组副组长告诉半月谈记者。

  据了解,在贫困人口“大病兜底”的利好信号释放出来后,贫困人口就医需求出现爆发式释放。部分贫困县医院门诊量和住院人次翻番增长,有西部省份贫困县已经出现了医保基金触底。

  “过度帮扶”还导致奖懒罚勤,助长了争当贫困户、不愿意脱贫、不愿意摘帽的不良风气。一些贫困户甚至认为,所有事情都是政府应该做的,缺乏脱贫内生动力。

  与此同时,“过度帮扶”还加剧了非贫困户的心理失衡,影响基层和谐。大病兜底政策令贫困户拍手叫好,而非贫困人口,尤其是生活在农村的贫困边缘人群抱怨声音大:“我家条件跟他家条件差不了多少,凭什么看一样的病,他能兜底不掏钱,我就要花好几千?”

  目前,不少基层干部对过高标准的扶贫政策都表示担忧:2020年后政策是否继续保持?能保持几年?如果不能持续,政策落差会不会引发新一轮矛盾?

  兼顾长远,不可“一兜了之”

  部分扶贫干部认为,在细化落实中央精准扶贫政策时,各级政府部门应该严格对标“两不愁三保障”,优化扶贫帮扶的路径,完成消除绝对贫困的目标。吊高贫困户胃口和降低扶贫标准都不可取。

  同时,加强群众教育,真正激发内生动力必须更加重视。精准扶贫不仅要让贫困户口袋脱贫,更要实现思想脱贫。在扶贫政策充分供给的情况下,扶贫干部应该让贫困户知道惠从何处来,提升他们对扶贫政策的获得感,增强他们脱贫的自信心。

  云南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社会工作研究所所长向荣认为,帮扶过程中,要从受助者个人和家庭的资源和能力出发,尽量培养受助者的主体性和内生动力。

  一些基层干部群众还建议,政府制定政策不可只为解决眼下问题而不考虑长远,应尽快研究形成符合实际、可持续的扶贫保障长效机制。(杨静 孙亮全) 

+1
【纠错】 责任编辑: 张樵苏
新闻评论
加载更多
仲夏梯田景如画
仲夏梯田景如画
科学家的“七一”
科学家的“七一”
首届粤港澳大湾区文化艺术节艺术精品巡演启动
首届粤港澳大湾区文化艺术节艺术精品巡演启动
河北滦州:荒山变身富农生态园
河北滦州:荒山变身富农生态园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5701124697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