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正文
两岸暨香港作家畅谈华语科幻“不同面相”
2019-07-20 18:12:47 来源: 新华网
关注新华网
微博
Qzone
评论
图集

  新华社香港7月20日电(苏日乐格 丁梓懿)第三十届香港书展正火热进行中,本次书展聚焦科幻与推理文学,吸引了大批科幻文学爱好者观展,同时也汇集了不少各地优秀科幻作家。

  19日,在“虚实之间与想象未来——华语科幻的不同面相”对话交流会上,来自两岸暨香港的科幻作家韩松、伊格言与谭剑会聚一堂,与读者分享自己的阅读体验与写作感受。

  韩松:现代城市是科幻文学的灵感之源

  内地知名科幻作家韩松凭借《宇宙墓碑》《红色海洋》《地铁》等长篇科幻小说为读者所熟知,曾两度荣获中国科幻银河奖。今年,韩松携个人首部繁体中文科幻小说《乘客与创造者》亮相香港书展。

  韩松直言自己是第一次正式来到香港,他称香港是一座“科幻的城市”。谈到对于这座城市的最初印象时,韩松回忆起上世纪80年代初曾经看过的一部港产科幻片《生死搏斗》。片中随处可见的高架桥给年纪尚轻的他带来了巨大的视觉冲击,当时的韩松认为香港就是一座“来自未来的城市”。

  “科幻文学应该为读者营造未来感。”结合自己的写作经历,韩松认为,现代城市是科技进步与社会发展的高度凝结,因此往往也是科幻文学作家的灵感之源。

  上世纪80年代末,大学毕业的韩松第一次前往北京。据他回忆,当时的北京是内地唯一拥有地铁的城市,而搭乘地铁的经历给他带来震撼体验之余,更在科幻文学的文法思路上赋予他非常多奇妙灵感。

  面对日新月异的社会,韩松也发出“现实,有时比科幻更科幻”的感慨。他认为,现实社会常常也会给人“疑真疑幻”的感觉,科幻文学作者就应当努力将人们对于未来的幻梦“文字化”,不断警示和提醒人类社会。

  伊格言:人类可与人工智能共生共存

  科学技术以飞快的速度更新迭代,让人类目不暇接,社会面貌也一直处在剧烈变化之中。台湾科幻作家伊格言说:“十几年前,我不敢想象今天会人手一部智能手机。”

  伊格言曾是台湾大学心理系的高材生,后来弃医从文,成为一名作家。在心理系的学习经历深刻影响了他的写作风格,让他更加重视在科幻文学作品中探寻人类内在世界。

  当今社会,人工智能是最具话题性、最能代表人类未来遐想的新技术之一。面对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飞跃,讲座现场有观众提出疑问:“未来的人类是否会被人工智能取代?”

  伊格言大胆猜想,未来的人类有可能会逐渐“智能化”,而人工智能也有可能会“人性化”。他表示,人类与人工智能的彼此界限甚至有可能逐渐趋向模糊,但他不担心人类有朝一日会被人工智能打败,“因为到那个时候人类与人工智能已经难分彼此”。

  谭剑:科幻文学不能缺少人情味

  香港科幻推理小说家谭剑原本是计算机从业者,因机缘巧合而走上了文学之路,其代表作《人形软件》曾斩获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谭剑擅长将科幻元素与香港本地文化和社会议题巧妙结合,在香港广受好评。

  在分享自己的写作感受时,谭剑认为,想象力对于科幻文学固然非常重要,但是现实感与人情味同样不可或缺。

  他提到了《人形软件》中关于“保护老香港云吞店铺”的故事:港岛线地铁西营盘站开通时,由于地价租金水涨船高,承载街坊四邻集体记忆的云吞店铺即将被高档餐厅取代,于是人们开始了保护云吞店的行动。

  谭剑坦言:“我在书中融入大量天马行空的科幻情节,但是最受本地读者好评的一段竟然是‘保护老香港云吞店铺’这个故事。所以人情味很重要,科幻文学不可以冷冰冰,必须要有社会关怀。”

+1
【纠错】 责任编辑: 邱丽芳
新闻评论
加载更多
甘肃嘉峪关迎来旅游旺季
甘肃嘉峪关迎来旅游旺季
新疆吐鲁番:夜市点亮夜生活
新疆吐鲁番:夜市点亮夜生活
天宇上演月偏食
天宇上演月偏食
“孤岛”救援记
“孤岛”救援记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13261124778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