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乌鲁木齐7月25日电 题:黄瓜上山记
新华社记者于涛
黄瓜,对很多人来说是一种随处可见的蔬菜。帕米尔山区牧民阿热孜库力·库尔班30岁那年第一次走出大山,见到黄瓜那一刻却心怀疑虑:我们山里的绿果子都是虫子吃;黄瓜,人可以吃吗?
时隔20年,如今他在山里开了一家小型蔬菜店,眼下最新进的蔬菜品种就是黄瓜。
阿热孜库力·库尔班的家位于帕米尔高原腹地的新疆阿克陶县布伦口乡。这里平均海拔3400米。即使在时下的盛夏季节,晌午也要穿外套,晚上穿棉大衣。
以乡政府为圆心、80多公里为半径,1900多户牧民和散落在各条河谷里的牛羊是这片大山的主人。帕米尔高原的山色彩斑斓。同一座山,却被大自然刷上一道红、一道白、一道蓝。美丽,却荒芜。唯一的绿色来自山脚下那一团团叶片细小的植物,像刺猬一样蹲在那里,随着山风呼啸轻轻摇摆。一直以来,这里是农作物的禁区,当然也长不出黄瓜。
与其他人一样,阿热孜库力·库尔班的祖祖辈辈也都生活在这里,以放牧为生。
“吃羊肉、穿羊皮,哪里有草场哪里就是我们的家。”阿热孜库力·库尔班说,过去的放牧生活快乐也艰苦,“因为那时候居无定所,电视、手机等所有现代化东西,我们山里人都是最晚接触的。”
比手机走入家门还晚的是什么?
“是黄瓜。”
阿热孜库力·库尔班解释说,过去山区偏远、交通艰难,更主要的是老百姓兜里没钱,山里人日常只吃得起耐颠簸、耐储存、价格便宜的萝卜、土豆、洋葱等,像黄瓜这类“娇贵”的绿色蔬菜自然就上不了山。
阿热孜库力·库尔班说,上山的路越来越通畅是他开蔬菜店的基础。他说,小时候骑马上山最快也得一个星期,还得看“老天爷的脸色”;即使后面有了砂石路,黄瓜这样的绿色蔬菜也极难进山。现在通往乡里的这条高原道路经过多次修缮扩建,对外面人来说依然充满险阻,但在阿热孜库力·库尔班眼里却是一条“完美的坦途”。
从山下城市来到阿热孜库力·库尔班家,黄瓜要在崇山峻岭中的公路上“奔跑”,要躲避风霜雨雪,钻山洞、翻雪山,哪怕中途遇到泥石流、山石滑坡也不能退缩。
这是黄瓜的上山路。
同样,山里人所用之物,小到一针一线、大到冰箱电视都要经过这道“九曲十八弯”。
阿热孜库力·库尔班说,他能开起蔬菜店,还要感谢当地政府的帮助。他指着乡政府对面一排门面房告诉记者,这些店面都是2018年政府建成后免费提供给他们这些贫困户的。放眼看去,饭馆、日用品店、理发店、小超市一应俱全。饭馆老板托依其别克·吐尔地说,他的“夫妻店”10个月纯利润2万多元。
不仅如此,2012年以来,布伦口乡所有牧民陆续住进了政府免费提供的抗震房,实现了定居生活。当地政府还通过鼓励建立“牧家乐”、劳务输出、改良牲畜品种等方式,帮扶大家实现增收。
几年下来,摩托车已不算山里人家的“大件”,庭院里停一辆皮卡是常见景象。为了保证蔬菜运输快捷,阿热孜库力·库尔班利用乡政府的帮扶资金也买了一辆小型厢式卡车,“路上风吹不到、雨淋不到,六七个小时黄瓜就能从山下运到店里。”
“我是看准了商机,才引入黄瓜这种‘稀罕物’。”阿热孜库力·库尔班说着掏出一支烟,对记者讲起“黄瓜经营学”。由于山高缺氧,打火机按好几次才能喷出火。
“人们有钱了,就需要提高生活质量。山里人吃羊肉太多了,买来黄瓜凉拌吃,可以荤素搭配、营养均衡。”他说。
山里人的蔬菜贩卖方式与城里不同。他店里的“稀罕物”黄瓜和常见的土豆、胡萝卜、洋葱等摆在一起,“人们每样拿几个,最后打包5元钱一公斤售出。”他说。
村民麦丽开·艾合买提告诉记者,现在山里人住房免费、上学免费、看病几乎全报销,因此钱更多地花在消费上。当前,黄瓜这样的绿色蔬菜越来越受欢迎。
因为保鲜问题,眼下山里阔叶类绿色蔬菜还很少。布伦口乡副乡长侯振强说,根据山区海拔高、气候寒冷等自然条件特点,当地政府部门建了高原大棚试验田,已试种出一些阔叶绿色蔬菜。不久后,更多物美价廉的绿色蔬菜将端上高原居民的餐桌。
经过这一年的努力,阿热孜库力·库尔班家今年已经脱贫。收入高了,干劲更足了,现在他每隔4天就要下山进一趟货,还把豆角、西葫芦也纳入采购范畴。
多年的劳作让他的脸颊呈现紫红色,这是帕米尔高原的馈赠。
不过,他店里的黄瓜都是嫩绿色。
-
大数据"坑熟客",技术之罪需规则规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质量发展,怎么消除“游离感”?
2018-03-02 08:58:39
-
学校只剩一名学生,她却坚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变动!骑共享单车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楼市会有哪些新变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