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7月26日电 题:宁可十防九空,不能丝毫放松
新华社记者王新明、潘德鑫
今年入汛以来,全国多地出现强降雨,一些地方遭遇强对流天气,部分地区受灾。灾害敲响警钟:进入汛期,风险隐患排查、防治要未雨绸缪。宁可十防九空,也不能有丝毫放松。
当前正值主汛期,经过多轮降雨后,岩土含水充足,容易引发山洪、滑坡、山崩等地质灾害。在一些地质灾害风险等级高的山区,有群众反映“一下雨,睡觉就睡不踏实”。
面对风险隐患,思想稍有麻痹,心理稍存侥幸,行动稍有迟缓,就可能发生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给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损害。防治风险隐患,要克服三种心态:一是“刻舟求剑”式,认为本地去年没有发生地质灾害,今年也不会发生;二是“纸上谈兵”式,眼睛只盯着灾害隐患地图,不能动态跟踪、判断风险隐患;三是“亡羊补牢”式,认为地质灾害不会一下子大规模发生,造成群死群伤,哪里有风险“避一避、补一补”就可以了。
汛期应对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要综合运用科学手段、传统方法、群众路线。要学会和云、雨“打交道”,运用现代天气预报技术,雨下到哪里,勘察、监测、分析研判、预警就要跟到哪里。加强雨前、雨中、雨后动态监测,及时发布气象和地质灾害预警信息,将防治地质灾害的主动权牢牢握在手里。
守护群众生命安全,还要像拧螺栓一样压实各地各级各部门责任。部门之间、区域之间要互相补位,不扯皮、不推诿、不懈怠,协调联动、形成合力。风险隐患排查要到村、到组、到户,不留死角,充分运用大数据、互联网等手段,建立台账,按照风险等级采取相应防控手段和措施,确保隐患不成患、隐患能掌控。
针对学校、交通沿线、旅游景区、矿山企业等人口密集的重点区域,要加强排查和预警监测,该避让的避让,该转移的转移,该治理的尽快治理。
要广泛动员群众参与汛期地质灾害防治。雨水大且集中时,每个村、组须安排人员加强夜间值班,死看硬守,一有风吹草动,立即发出预警。还要加强对群众的教育、警示,在一些地质灾害易发多发区,通过手机、电视、网络等向群众发布预警预报信息,传播防灾减灾知识,防止“雨水惹祸”造成群死群伤。
-
大数据"坑熟客",技术之罪需规则规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质量发展,怎么消除“游离感”?
2018-03-02 08:58:39
-
学校只剩一名学生,她却坚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变动!骑共享单车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楼市会有哪些新变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