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南宁8月18日电 题:探访壮乡“极贫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产业、教育孕育新希望
新华社记者向志强、吴思思
虽已立秋,但南国山区依然热浪滚滚,韦桂桥正带领村民打石头修路,挥汗如雨。他说:“下个月终于可以通到村口了。”
韦桂桥所在的广西都安瑶族自治县安兰村是一个大山深处极度贫困的村,在石漠化地区炸山开路,建造成本非常高,一条6公里的道路修了好几年。
在广西,像安兰村这样的极度贫困村并不少。这些极贫村往往缺水、缺地、缺劳力,脱贫攻坚难度极大。广西此前确定了100个极度贫困村,有的村贫困发生率甚至超过60%。
交通、人饮等基础设施落后是不少极贫村的共同特点,补足这些短板成为近年来广西各地政府的重要工作。
在隆林各族自治县克长乡后寨村丫口屯,汽车可以直接开到屯口,这条硬化水泥路去年修通。记者采访时,29岁的贫困户李阿良和妻子正在烈日之下搬运石头,筑新房的地基。“村里通了路,又可以享受危房改造补助,我就马上回来建新房了。”李阿良说,以前没通水泥路,从乡里买砖建房子,一车砖的运费和砖价差不多,现在通了水泥路,建房成本少了三分之一。
在都安县永安镇安居村石落屯,有几户人家也正在建新房。多数村民早已经乔迁新居,从路边几座还未拆除的木头房,还能看出这个屯过去的艰苦环境。
就在去年,石落屯的村民还居住在旧木房里,如今通过政府系列帮扶政策,一座座新房拔地而起,住宿环境宽敞明亮。
广西的极贫村大多位于石山地区,长期以来群众用水主要依靠储存山泉水和雨水的水柜,存在枯水期缺水、水质无法得到有效保障等问题。
走进丫口屯,三种不同的设施反映了饮水条件正在发生的变化:最早的是露天水柜,水面上有虫蚁,有的还起了绿色泡沫,现在主要是禽畜饮用;目前大多数群众用的是有盖的密闭水柜,通过胶管将水柜里的水引到家里;第三种就是已经铺设完毕的自来水管。
克长乡副乡长熊俊永介绍,当地政府投资200多万元建设集中引水工程,再过一个月即可完工,届时后寨村家家户户都能喝上自来水。
由于交通闭塞、缺水少地,外出务工是大多数极贫村劳动力的共同选择。随着基础设施条件的改善,一些极贫村也开始谋划发展特色产业。
在石落屯的一块平地上,一个钢筋架正在搭建,这是村里准备建设的集中养殖点。“帮扶单位补助了3万元,我们又动员村民集资,建好后每户有将近14平方米的养殖面积。”村干部蒙芳敏说,集中养殖既可以改善居住环境,也有利于扩大养殖规模、提升防疫水平。
教育则是更多人的希望。隆林各族自治县德峨镇水井村龙吓屯位于一个群山环绕中的小山弄中,石漠化严重,自然条件恶劣,但近些年20多户人家却走出了11名大学生。村支书罗文新之前是村小学的老师,每到假期都会召集学生们交流,鼓励他们好好学习、走出大山,还想办法设立了教育扶助金,帮助孩子们上学。
受到罗文新的影响,屯里好几个已经毕业的大学生选择了从事教师行业。“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希望之所在,知识不仅能改变个人的命运,还能改变家庭甚至整个寨子的面貌。”罗文新说。
在广西,极贫地区的脱贫攻坚已经进入关键阶段。今年广西专门出台政策,未来两年将投入超过32亿元资金,支持4个极度贫困县、100个极度贫困村和10000户以上极度贫困户的脱贫攻坚工作,确保当地群众与全广西、全国人民同步实现小康。
-
大数据"坑熟客",技术之罪需规则规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质量发展,怎么消除“游离感”?
2018-03-02 08:58:39
-
学校只剩一名学生,她却坚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变动!骑共享单车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楼市会有哪些新变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