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减肥迎接婚礼,准新郎李龙花费了1199元在电商平台购买了某品牌代餐粉。他告诉记者,在连续10天三餐只吃代餐粉之后,他瘦了2.5公斤。
在大部分人追求身材纤瘦的当下,代餐粉逐渐流行起来。不过,有关人士提醒,代餐粉也许能快速瘦身,但停用易反弹,且目前行业标准不一、产品良莠不齐,长期食用容易导致营养摄入不均衡。
当代餐粉念上“瘦身经”
“一杯奶昔等于跑步9公里”“一餐热量≈一颗香蕉”“扛饿N+小时”……这些宣传语,来自某电商平台以“代餐粉”为关键词搜索出的产品。
代餐粉指的是用来代替部分或全部正餐的营养粉,通常是由谷类、豆类、薯类食材等为主制成的冲调粉剂产品,具有高纤维、低热量、饱腹感等特性。目前,网售的代餐粉中卖得最好的为五谷粉、青汁粉和代餐奶昔三大类,大部分都主打减肥瘦身。
在随机打开的代餐粉详情页面中,记者看到,某英国品牌代餐粉号称吃16罐后,身材可从xxl变为xs,服用周期在4个月左右;某代餐粉声称每50g仅摄入热量187kcal、脂肪1.3g;某品牌推荐方案显示,若三餐均食用代餐粉,摄入热量将控制在570kcal,而人体基础代谢就会消耗1293kcal,热量差达到723kcal。
念上“瘦身经”的代餐粉产品,受到不少人欢迎。广东省农村电子商务协会、华南理工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今年联合发布的首份代餐粉行业白皮书显示,我国代餐粉市场出现强劲的上升势头,并逐年保持30%以上的增长率,预计到2023年,市场需求规模将从目前的60亿元增长到180亿元。
食用瘦得快,停用易反弹
高兴是一名“资深减肥人士”。她告诉记者,自己从小胖到大,从上大学开始研究减肥,到现在已有9年的时间。2016年,她开始接触某品牌代餐粉,商家根据她的体重基数推荐了适合她的套餐。三餐食用代餐粉并配合商家推荐的营养片剂,高兴用一个月的时间减重5公斤。“食用代餐粉后出现的饱腹感,让人不再想吃饭。”
记者调查发现,许多消费者在食用代餐粉后会出现一定程度的饱腹感。在某品牌代餐粉介绍中,就有“饱腹感4小时”的说法。专家指出,大部分代餐产品含有膳食纤维,膳食纤维吸水后会有饱腹感。
高兴每天都监测体重,一开始,她对体重“噌噌地掉”感到十分满意。但是,不久她就发现自己上厕所的频次有所增加,并且出现了心跳加速的症状。因为害怕影响健康,高兴停止了代餐粉减肥。
在停止食用代餐粉后,高兴的体重迅速反弹,用一个月减下的体重,不到半个月的时间就反弹了回来。原来,在长时间食用代餐粉后,高兴更加怀念“真正的食物”,出现了报复性饮食心理。
专家指出,当食用代餐粉在短时间内快速减重,机体会启动保护措施,一方面降低人体的基础代谢率,维持体重,减少消耗,另一方面,恢复正常进餐热量的话,机体会尽量吸收营养成分,加速恢复之前的体重。
行业标准不一 ,产品良莠不齐
参考中国营养学会2013版《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18~50岁女性每日推荐摄取能量为2100kcal,男性每日推荐摄取能量为2600kcal,成人参考碳水化合物摄入量为每日120克,推荐每日摄取蛋白质55~65克。
有关人士提醒,部分代餐粉的营养成分结构并不合理。以某品牌代餐粉为例,若三餐仅食用该品牌代餐粉,每日摄取热量约为570kcal,碳水化合物113.7g,蛋白质仅为11.4g。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临床营养科主管营养师蔡晶晶表示,如果一日三餐均用代餐粉替代正常饮食,最大的弊端就是摄入的营养素较为单一,长此以往会造成人体营养素缺乏。
此外,业内人士指出,代餐行业并未制定统一的行业标准。而且,对于代餐行业究竟属于保健品还是食品,业界还未统一说法。大部分代餐产品并未经过保健品“蓝帽”认证,目前大多数代餐粉仍然按照食品标准进行管理。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营养与食品安全系副教授范志红在接受《工人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代餐粉有其存在的意义,但产品质量良莠不齐,需要选择质量可靠的代餐粉,并在医生和营养师的指导下使用。
范志红表示,代餐产品不能消除原有的致肥原因,只是通过减少能量摄入的方式暂时减轻体重。同时,不能长期用代餐粉替代正常饮食,因为长期不接触天然食物,会造成人体的不满足感和营养不平衡,只要停下来不能防止体重反弹,因此不是减肥的长期解决方案。“代餐粉不能吃一辈子,要想健康减肥,迟早都要走回健康饮食加运动的大路。”
对于如何食用代餐粉,范志红表示,不建议三餐都食用代餐粉,若较长时间使用,建议只可替代一餐,其他两餐还要摄入充足的全谷杂粮、蔬菜水果和富含蛋白质的食物。 (应受访者要求,李龙、高兴为化名)(记者 李逸萌)
-
大数据"坑熟客",技术之罪需规则规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质量发展,怎么消除“游离感”?
2018-03-02 08:58:39
-
学校只剩一名学生,她却坚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变动!骑共享单车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楼市会有哪些新变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