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正文
王阳:若非“四力”深处 怎见万丈光华
2019-11-01 06:54:17 来源: 新华网
关注新华网
微博
Qzone
评论
图集

 

2019年5月,王阳(右二)在万华烟台总部进行采访。

  【演讲稿】若非“四力”深处 怎见万丈光华

  我讲的故事要从一双皮鞋说起,对现在的消费者来说,买双皮鞋司空见惯,但在40年前,中国还是踩在布鞋棉鞋上的国度,解决中国人穿皮鞋的问题成了当时领导同志都牵挂的大事。

  烟台合成革厂就是带着这样的使命诞生了。四十年后,这家一度濒临倒闭的原料厂已经成长为“化工界的华为”,他生产的化工原料不仅应用于你我每天的衣食住行,还助力大国重器。

  这就是去年底以来社领导带领我们采访报道过的万华化学集团,这篇长篇通讯就是其中的主打稿。

  发现万华,不仅需要脚力,更需要眼力。

  万华偏居山东烟台一隅,由于化工专业性,并且长期低调,就连山东人也知道不多,新闻媒体更是少有报道。

  去年深冬,社领导带队在烟台调研时,发现这家国企与众不同——

  从一家为皮鞋解决原料的合成革厂到“化工界的华为”,万华与改革开放同龄,不仅改得成功,而且行业竞争力全球领先。在一次国家组织的创新型企业评选中,万华名列第三,前两名是中兴和华为。

  在中美贸易摩擦加剧背景下,万华更给我们以启示和鼓舞: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只有掌握在我们中国人自己手中。

  社领导一语道破:我们多少年没有国企改革的典型了,万华之路就是中国国企改革的生动写照,这是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一个实践样本。

  总是一身工装的廖增太,是万华现任掌门人。一见面,他就说:“采访可以,最好不发稿”。

  万华的低调不是装的。

  这么大的国企,几乎没有被公开报道过,也完全没有宣传资料,仅有的一位媒体接待人员还是兼职的。

  就像面对新闻矿藏中的一颗夜明珠,如何窥探到全貌并向外界展示它的万丈光华?只有靠我们自己!

  这串数字记录了我们调研的历程。从老厂区到新园区,从烟台总部到宁波公司,从国内生产基地到万华匈牙利公司,留下我们4800公里的脚力印记。从企业高管到一线员工,万华人被报道团队触动,完全敞开受访的大门。

  李建奎,万华40年历史中,他干了21年一把手,从未接受过地市级以上媒体采访。

  冬至时节,我们从大雪纷飞的烟台赶到寒雨连绵的上海。退养在此多年的李建奎,一口气谈了近4个小时。

  从“砸三铁”到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从股份制改造到员工持股、混改再到整体上市……多少事,再提起,似乎已云淡风轻,但当年,哪一件,不是雨骤风狂?

  下岗,是国企改革绕不开的痛。李建奎给人事主管四千个下岗分流指标,而当时万华总共有七千人。这无异于“把天捅了个窟窿”。

  一位企业高管的妻子,时任厂幼儿园副园长,刚好到内退年龄,也不例外。她气得“三个月没给丈夫做饭”。

  有一次,李建奎请部分下岗家属吃饭,话还没说到三句,饭桌差点被掀翻了……

  每一个下岗职工背后都是一个家庭。

  当时代的探照灯聚焦于创造者时,那些曾经为改革做出牺牲和奉献的一代人,我们不该忘记。后来,社领导安排系列评论时,专门定了一个题《改革的“奉献者”与“创造者”同样值得敬重》。

  呈现万华,不仅需要脑力,还需要笔力。

  在写作万华稿件过程中,我常向同事们说,这次是真的太难了。

  难就难在,通常国企报道是就企业写企业。但报道万华,是在解剖新时代新国企样本。万华是经过历史阵痛而又涅槃重生,是在市场经济中面对民企、外企的完全竞争。万华要生存,就必须既改革又创新。

  难就难在,一家化工国企的改革犹如一场化学反应,而化学背后有哲学,我们必须把历史逻辑、实践逻辑、理论逻辑有机结合。眼见前方的高峰,真到攀登时,从“平原”到“高原”再“高峰”,不仅烧脑而且缺氧。

  封闭写稿,挑灯夜战。我们绞尽脑力梳理出来的四对“变与不变”的辩证关系,既对40多年来国企改革进行凝练总结,又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宏伟发展历程,寓理于万华的实践故事,在娓娓道来中体现精深内涵。

  “以新闻支撑理论,以理论升华新闻”。经过10余次大修、40余次小改,前后历时半年多。

  我们团队中一位博士记者,调研启动时妻子刚怀孕,系列稿件发出后不久,孩子已出生了。他感慨道,做这样一次报道比生个孩子还难。

  MDI是万华的王牌产品,但采访中万华人一直没有给出一种通俗易懂的介绍。

  与一位老职工座谈时,我问他“如果您家孙子问MDI是什么,您怎么解释?”

  他说:“我没有孙子,只有外孙。”

  我再问:“您外孙问过这个问题吗?”

  “没有。”

  “那您就把我当成您孙子,现在给我讲讲啥是MDI吧!”

  大家一阵哄笑,同事们称我这是“新孙子兵法”。毕竟,对普通读者来说,化学词汇是生僻的,为了把“化学之美”生活化、浅显化呈现出来,报道团队不遗余力。

  与华为相似的是,万华在美国也陷入困境。

  廖增太最后拿到待发稿时说,从个人角度,不希望发,但是从国家和社会效果的角度,如果能为以后的国企改革提供借鉴,稿件应该发。

  若非“四力”深处,怎见万丈光华。

  报道播发后,持续引发了广泛反响。长篇通讯被290余家媒体采用,融媒体产品点击量超300万次,新华社官方微信转载后1小时内浏览量超10万次。

  6月20日,山东济南、烟台“双会场”学习万华样本、探讨国企改革,我作为报道团队一员参会。

  有专家、企业家认为,在中美经贸摩擦背景下,万华报道有力回应了企业家、职工、学者、国内社会乃至世界关切,有效坚定了中国企业走向世界、应对时局的信心。

  回首共和国70年峥嵘岁月,改革开放四十年伟大历程,我们的国家取得令世界瞩目的经济成就,背后正是一个个追求卓越的市场主体。在新时代的神州大地上,无数像万华一样的企业、亿万中华儿女正发愤图强、拼搏奋斗,不断创造着无愧于时代的新的更大奇迹!

  (新华社山东分社记者,主要从事经济和新媒体报道。他策划的沂蒙红嫂报道、一战华工百年纪念等多篇融媒体报道产生较好反响。其作品4次获评新华社社级好稿。)

+1
【纠错】 责任编辑: 冯文雅
新闻评论
加载更多
挪威:绚烂北极光
挪威:绚烂北极光
醉美新疆金秋胡杨
醉美新疆金秋胡杨
走近第二届进博会首件进馆展品
走近第二届进博会首件进馆展品
水墨南迦巴瓦峰
水墨南迦巴瓦峰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980112103329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