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南宁11月21日电 题:广西合山:老矿区的绿色新生
新华社记者卢羡婷、黄庆刚
曾经的采煤车,摇身变成观光小火车,一条条锈迹斑斑的铁路成了“最美铁路花廊”;曾经的黑色矿山,披上绿色外衣变身国家矿山公园,一个个废旧矿井将建成人工采煤体验区……曾经单纯以煤电产业为支撑的广西合山,如今没有了“煤都”的影子,从“地下”到“地上”,从“黑色”到“绿色”,合山这座老牌煤炭生产基地,迎来了绿色新生。
合山有着百年煤炭资源开采史,广西第一家煤矿生产企业、第一座坑口电厂、第一条窄轨铁路,这三个“第一”见证了合山市对广西发展作出的贡献。2001年至2004年,合山市煤炭产量达到高峰期,年均产量500万吨。
然而,煤炭资源总有枯竭的一天,转型迫在眉睫。合山市委市政府在21世纪初,就意识到合山发展面临的困局,痛下决心,整治矿山企业。从2001年底开始,合山陆续关停了上百家乡镇小煤矿企业。2007年,合山市再次经历转型阵痛,合山电厂4台机组被关停,随之而来的是各项经济指标下滑。此后,合山市煤炭产量直线下降。
2009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合山被列为全国第二批资源枯竭城市,在国家对资源枯竭型城市相关政策的帮助下,合山市努力寻找接续替代产业。
“就矿区转型而言,合山主要走两条路。一条是发展工业旅游线路,将矿区文化和旅游结合,打造以矿山体验旅游为特色,集山水观光、壮族文化体验、休闲度假于一体的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示范区和工业旅游区;另一条路是发展循环经济产业,引进和发展碳酸钙等矿山替代产业。”合山市副市长肖仁华说。
合山市委市政府瞄准了“百年煤都”遗留下的丰富历史文化资源,深入挖掘充分发挥“矿山文化”,开发建设“记忆之城”工业旅游项目,打造“国家矿山公园”,曾经堆积如山的煤矸石如今摇身一变成为合山人休闲的好去处。
记者在合山国家矿山公园内看到,以往的矿车和管道已经变成了独具特色的花盆,废旧的铁架、齿轮、发动机和履带等物品已被组装成造型各异的立体机械模型。不远处废弃的轨道上,一座火车餐厅引人注目。“市民和游客觉得餐厅很有特色,周末和节假日经常来这边游玩。”主题火车餐吧工作人员韦利美说。
合山国家矿山公园总面积19.89平方公里,包含东矿和里兰两个核心园区。公园以矿业遗迹展示和矿业生产体验为主,是一个集科学考察、科普教育、观光旅游于一体的开放式现代公园。
“我们在东矿和里兰矿区利用原有的矿业废弃设备、器械等进行创意改造,将黑色的煤矸石山变成公园式绿色休闲娱乐场所,实现了废弃矿山向主题公园、体育休闲场所的转变。”合山市地质环境治理办公室工作人员张进勇说。
“以前到处挖煤,粉尘满天,树叶几乎都是‘墨绿色’,下雨就像下‘黑水’一样。现在环境好多了。”71岁的合山市民陈茂华一边垂钓一边回忆说。红水河合山段鹅滩附近曾是一个废弃的大型矿坑群。2012年,当地开始对江滨段废弃矿坑进行填埋修复。如今,河岸边长满了绿植,曾经人迹罕至的江滨段已成为附近市民休闲娱乐的主要场所。
近年来,合山市整合资源,快速推动旅游产业发展,旅游业呈现历史性突破。2018年,合山市共接待游客245万人次,同比增长26%。
合山市在大力发展工业旅游业的同时,战略性新兴产业也在快速发展。在合山市工业园区,生物制药、石材加工、碳酸钙精深加工等一大批企业入驻。“现在在合山,碳酸钙产业发展比较有前景。”肖仁华说。碳酸钙产业虽然也是资源型产业,但是合山市在初步形成产业体系的基础上,加快向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精细化碳酸钙产品和延伸产品发展,积极打造碳酸钙产业链,实现由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经济优势的转变,增强了产业的附加值。
“我们正在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希望多引进一些别的产业和公司,加快合山转型。”肖仁华说。
-
大数据"坑熟客",技术之罪需规则规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质量发展,怎么消除“游离感”?
2018-03-02 08:58:39
-
学校只剩一名学生,她却坚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变动!骑共享单车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楼市会有哪些新变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