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记者刘诗平
截至北京时间22日凌晨4时35分,“雪龙2”号极地科考破冰船已在中山站附近陆缘冰区破陆缘冰约10海里。破冰作业顺利推进,为“雪龙”号大规模卸货创造了有利条件。
“雪龙”号(左)与“雪龙2”号在新开辟的航道上(11月21日无人机拍摄)。 新华社记者 刘诗平 摄
中国第36次南极考察首次“双龙探极”。“雪龙”号载货能力强、航速相对较快,到南极的物资运输主要由其承担;而首航南极的“雪龙2”号破冰能力强,往年“雪龙”号海冰卸货距离中山站总是相对较远,这次“雪龙2”号可以帮上大忙。进入南大洋浮冰区以来,“双龙”互帮互助,“兄弟”情深。
“雪龙2”号(后)和“雪龙”号航行在南极圈内浮冰区(无人机摄于2019年11月20日)。新华社记者 刘诗平 摄
浮冰区破冰解围
北京时间19日15时许,航行在南极圈外的“雪龙兄弟”首次结队向中山站挺进。但在距中山站约200海里处,密集浮冰挡住“雪龙”号去路,使其航行困难。
见此情形,考察队决定让“雪龙2”号走在前面破冰引航。
进入南极圈后,密集浮冰区越来越多。虽然“雪龙2”号在前开道,但其开出的水道迅即被乱冰堆积,“雪龙”号前进困难。
20日中午时分,“雪龙”号被密集浮冰围住。相距2海里左右的“雪龙2”号立即掉转船头,为“雪龙”号拓宽水道,及时解围。
破冰间隙的“雪龙2”号(11月21日拍摄)。新华社记者 刘诗平 摄
“小试牛刀”陆缘冰
20日傍晚,两船抵达距离中山站约13海里的陆缘冰区。“雪龙2”号随即进行首次陆缘冰破冰作业,为将展开大规模海冰卸货的“雪龙”号开道。
按照设计能力,“雪龙2”号能在1.5米厚度冰加上0.2米厚度雪的冰情下,以2至3节航速连续破冰行驶。
破冰约1海里后,“雪龙2”号退出已破冰的航道,“雪龙”号沿此开进。
这只是“雪龙2”号“小试牛刀”,它将破更长距离的陆缘冰,让“雪龙”号停靠中山站更近,使其更安全、快捷地将1450吨物资卸货。
11月22日,直升机在“雪龙”号上进行飞机吊挂卸货作业。新华社记者 刘诗平 摄
中山站越来越近
20日23时许,考察队开会商讨“雪龙2”号破冰路线和卸货方案,连夜开展空中和冰面探路、考察冰情,为即将开展的继续破冰行动和海冰卸货打基础。
考察队根据最新冰情分析研判,确定破冰路线后,“雪龙2”号于21日15时48分展开连续破冰作业。
陆缘冰区冰的厚薄各不相同,因而破冰并非一条直线航道通往中山站。
由于“雪龙”号在一个弯道无法拐弯跟进,21日22时10分,已经破了几海里冰路的“雪龙2”号再次掉头返回施助,将弯道破冰取直。2个小时后,“雪龙”号跟进,“雪龙2”号继续恢复通往中山站方向的破冰。
22日,记者来到“雪龙”号船上,这里已经在用直升机吊运一些中山站和内陆出发基地急需的油料等物资。与此同时,“雪龙2”号继续破冰,中山站已经越来越近。待破冰到合适的位置后,“雪龙”号再跟进,届时将开始海空立体卸货。